深度关注 今日话题 安全法规
易安评论 工伤保险 下载中心

安全技术 安全评价 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 事故案例 安 全 月 

职业健康 原创大赛 易安商城  
标  准  化 安全文艺 生活安全  

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职业噪声 切莫“充耳不闻”

作者:本刊记者 郑 君 来源:本站搜集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7日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在第14个‘全国爱耳日’来临之际,我们组织召开这次论坛,宣传爱耳、护耳科学知识,介绍职业噪声对广大劳动者听力健康的危害,研究探讨工业场所职业噪声的有效控制和听力损失的有效预防,提高广大劳动者保护听力的意识和能力。”2013年3月1日,在由中国职业健康协会主办、3M中国有限公司协办的“工作场所噪声危害和听力防护高峰论坛”上,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在首先表达了举办论坛期待达到的目的。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

  目前,我国职业噪声危害和听力防护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在此次论坛上,听力防护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分别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噪声性耳聋日益凸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所所长李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所所长李涛在发言中介绍说,2006—2012年,我国职业病一共报告14万2 525例,其中噪声性耳聋报告2 291例,占报告总数的1.61%。“虽然比例不高,但是在物理因素导致的职业病中,噪声性耳聋还是占首位。”

  若只看比例数据,噪声危害确实不是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但李涛的解释,让人仍能感到噪声危害的严重性。他说,职业病报告数据是基于职业健康检查或劳动者个人申请职业病诊断后,经职业病诊断程序确诊的病例。发现职业病患者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的水平以及职业健康检查的质量,包括存在噪声危害的企业、接触噪声的工人是否按规定组织或接受了体检,体检机构对噪声性耳聋的诊断水平等。“加之噪声性耳聋具有隐匿性、损伤进展慢、潜伏期长等特点,估计我国听力受到或可能受到损害的劳动者将是一个很大的群体。”

  根据对近8年间职业病报告中噪声性耳聋数据的分析,李涛认为我国噪声性耳聋的发病呈现4大特点。

  一是患病劳动者中,男性明显高出女性。在近8年间职业病报告的噪声性耳聋病例中,男性占91.05%,女性占8.95%。李涛说:“这一特征符合男、女性劳动者选择就业的特点。”

  二是噪声性耳聋报告病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1年比2010年增加46.85%,2012年比2011年增加21.06%。“根据噪声危害的特点,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噪声所致的听力危害仍将呈持续增加的趋势。”李涛说道。

  三是噪声性耳聋病例所属的企业经济类型,分布特征明显。国有企业噪声性耳聋报告病例占54.78%,超过半数以上;其次为外商、港澳台商投资及中外合作企业,占24.84%;集体或私营企业占17.81%。李涛解释说,这并不意味集体或私营企业噪声性耳聋的发病水平低,可能更主要的原因是国有企业、外商、港澳台商投资及中外合作企业,在职业健康监护方面比集体或私营企业做得更好,更能及时发现噪声性耳聋病人。

  四是噪声性耳聋的报告病例涉及37个行业,并呈行业集中分布特征。通用、专业设备制造业,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3个行业报告的噪声性耳聋病例居前三位;报告病例数超百人的还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金属制品制造业,这些行业报告的噪声性耳聋病例占噪声性耳聋报告病例总数的60.24%。

“轻白伤,重红伤”

  自2000年,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等10部门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以来,爱耳日的宣传教育活动主要针对小孩和老年人的听力保护,对处于青壮年人群的职业噪声危害关注较少。直到2013年,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次以举办论坛的形式,宣传普及职业噪声的防护知识。

  李涛分析说,这也与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有关。前几年,大家都比较重视涉及生命安全的各类死亡事故,近几年,才逐渐开始关注尘肺、中毒等职业健康事件。所谓的“重红伤,轻白伤”。噪声危害毕竟不会直接导致死亡,是一个渐进性过程,可能需要十年八年的积累,导致听力逐渐下降,形成不可逆的耳聋。“所以,从职业病防治优先的角度来讲,噪声危害可能还没有纳入政府职业病防治的关键领域。”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副理事长任树奎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副理事长任树奎也认同这种观点。他说,目前尘肺病、职业中毒等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政府部门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尘、毒的预防上,噪声危害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相关的法规、政策、标准等较软弱,对企业的职业噪声防护要求不强硬,导致企业负责人对职业噪声防护不重视,没有从源头阻止噪声产生,也没有给职工配备相应的噪声防护用品和进行告知。职工没有经过噪声防护的培训,这方面的意识不强,认为“工人就应该是不怕苦、不怕累,这样才能出‘劳动模范’”,以至于为其配备防噪声的用品后,也不愿意使用。任树奎还指出,我国听力保护用品的研发也相对薄弱,科研机构应加强创新,研发出既有防护功能性,又有佩戴舒适性的噪声防护用品。

科学防控 综合治理

  随着工业的发展,噪声已成为工业生产中最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短时间内接触高强度噪声,会感觉声音刺耳、不适。长时间接触高强度噪声,可引起听力明显下降,随着接触时间的继续延长,听力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从而变为永久性听力损失,最终引起噪声聋。

  噪声对劳动者听觉系统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李涛在发言中指出,长期在95dB的噪声环境中工作,约有29%的人会丧失听力,即使噪声只有85dB(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噪声允许值为85dB),也有10%的人会发生耳聋。许多研究报告表明,高强度噪声还对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听觉、智力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因此,对噪声危害不能等闲视之,应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控制噪声危害。”

  如何降低职业噪声的危害呢?参加论坛的专家都认同应从源头开始预防。通过工程控制、管理控制等手段减少噪声源,如在设备选型上,选择低噪或无噪设备,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在生产工艺上,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等预防和控制噪声危害。而个体防护用品则是最后一道关口。

  “为防止噪声危害,我国制定了《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部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标准-噪声作业》《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及《噪声性耳聋诊断标准》等一系列法规标准,从噪声性耳聋的预防控制、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及工伤保险待遇等方面,为职工的听力保护提供了指南。”李涛介绍说,“但实践表明,噪声危害防控的关键是用人单位要将法规、标准的规定具体落实在实际工作中。”

  李涛列举说,用人单位应落实职业卫生监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定期对劳动者接触噪声的水平进行检测、评价,对于噪声接触水平超出国家标准的工作场所,要及时治理、整改;加强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不适于噪声作业的劳动者,应及时调离噪声作业岗位并妥善安置。并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和职业病危害告知,使劳动者自觉执行职业病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

3M美国公司的听力防护专家Lauraine Wells女士

  3M美国公司的听力防护专家Lauraine Wells女士在发言中介绍说,除了通过工程控制手段减少噪声产生外,国外还重视听力保护计划的执行。从工作场所的噪声监测开始,若超出允许标准,需要进行噪声控制、使用护听器;然后再对作业员工的听力状况进行测试,是否防护过度或防护不足;继而对员工进行教育和激励,使其坚持长期佩戴护听器;最后要把整个噪声防护的过程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是否还需要改进提高。如此形成一个闭合循环,逐步提高听力保护水平。

 

  3M中国和香港安全及防护事业部总监华卫风也表示,3M公司一直在关注职业性听力受损防护领域的研究,希望将噪声监测、听力防护、防护验证、培训教育等方面的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带入中国。同时,3M公司非常愿意利用自己在职业健康防护方面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到政府的有关项目中,引进国外在慢性职业病防护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理念,缩小中国职业健康防护领域在法规和技术标准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编辑 郑 君

责任编辑:奕霖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信息
  • 杨元元寄语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 眼面防护分类
  • 突出抓季节性防护
  • 新技术保护焊工双目
  • 我国安全社区覆盖人口超过1.2亿
  •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最新排行
    最新推荐
    论坛精华
    问吧精华
    博客精华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
    版权:《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8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 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11028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