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让职业生命不断延伸

作者:本刊记者 林 静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5日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易地新建现场

  “2011年4月29日星期五下午五点半钟,我蹒跚着下了楼坐到回家的车上。身边匆匆走过的同事们不时提醒我要慢慢走,要小心点。回到公司已经快3个月了,慢慢习惯着这种久别却也期待已久的上班族生活。感觉自己的人生又充满了希望……”

  2008年9月的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常海春身心严重受创。满以为做完手术后稍做康复和休养就能回到工作岗位,但是,身体恢复的艰辛却比常海春想象中要难很多。3次手术后常海春开始质疑医生所谓的“还年轻,稍过时日会好起来”的话,一次次的希望迎接而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望……

  就在常海春以为自己的下半生将与轮椅为伴的时候,一位医生提议她去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做康复治疗。2010年3月1日,她带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走进了位于从化温泉镇的康复中心。还没来得及欣赏从化周边的美丽风景,就开始了艰难而又令她终生难忘却的康复征程。

  康复中心坐落在依山傍水的广东省从化市温泉镇,这是一家以康复为主、医疗为辅的医院。这里的病人也是很特殊的,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工伤职工,因外伤导致伤残(脑外伤,骨伤,截瘫,烧伤等)。这里的康复不仅是身体的康复锻炼,还有对心灵的修复。主管医生根据各患者的病情开出康复处方。其中有中医、运动、职康、理疗、水疗、言语、心理等。除平时有序的康复治疗外,患者可以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去电脑室学电脑应用、上网。尽管这里的大部分患者因伤残导致行动不便,但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的坚强、勇敢、乐观,无论是患者之间还是患者跟医务人员之间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常海春是一个很容易被感染的人,在这样的一种康复环境中她慢慢恢复了信心。常海春的治疗师童钟博士用不同的方法帮她调理身体,除了基本的中药治疗外,还做针灸、艾灸等。而常海春的康复治疗师刘浩和李拓更是不遗余力,为她寻找适合的治疗方案,并不断鼓励她。社会康复科还组织伤残人员团体出游,去看残亚会等,感受身残志坚运动员们的生活毅力和人生价值体现。

  “刚进康复中心的时候,我非常不自信,也不敢跟他人多沟通,害怕外出。在病友与康复医生的鼓励及感染下,我开始推着轮椅跟他们一起出去散步,去K歌。慢慢地,我的轮椅换成了拐杖,后来连拐杖都收起来了。我站起来了,原本以为灰色的人生又充满了色彩,康复目标一步一步地向我靠近。”

  2011年1月中旬,常海春走出了医院,回到家中。2月份回到公司开始复工,依然从事翻译工作。常海春的医生和治疗师还时常跟她联系,告诉她在家的康复方法和日常预防再发方法。虽然现在常海春走路缓慢并时常伴有疼痛感,但是她深信只要不放弃生活,生活就不会忍心抛下她。

  这是一位年轻美丽的公司翻译常海春的亲身经历。在遇到车祸后,常海春就像折翼的天使,再也没有往日青春的活力。是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不仅为她修复了身残,还修复了心灵,让她重新走上了翻译的岗位。像常海春一样,近年来,已经有4000多名工伤职工在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得到了康复治疗,其中75%的职工重返工作岗位。

建立专业的工伤康复机构

  为什么要建立专业的工伤康复机构,它的职责是什么,和一般医疗机构的区分又在哪里?作为全国首家工伤康复专业机构的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主任唐丹对此的答复,首先从目前我国的工伤状况开始。唐丹说,在我国,工伤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新发生工伤人数由2003年底的不足50万人增加到目前近100万人。工伤往往使受害者及其家庭在生理、精神和经济上遭受巨大损害,导致参与劳动市场竞争的能力减弱或丧失。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劳动力供给大国,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明显,由此引发社会不平等状况加剧、贫困的积累与扩大、劳资矛盾加重等一系列社会矛盾不断积累乃至激化。而工伤康复能有效地预防工伤职工残疾和各种后遗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工伤职工的身体功能和职业劳动能力,降低工伤职工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并从而缓解因此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因此,应大力发展工伤康复事业。

  说到工伤康复的职责,唐丹介绍说,工伤康复就是在医疗康复的基础上开展职业康复,使工伤职工最终重返工作岗位。但是,目前国内只有残联系统的少数几家机构能提供职业康复服务,而且主要集中于盲人职业康复,如盲人按摩培训、盲人电脑培训等,伤残职工的职业康复服务基本处于空白。唐丹以广东省为例,每年近10万的工伤职工中,就有20%需要进行工伤康复,而全省的工伤康复基础设施,每年可获得工伤康复服务的工伤职工不足2000人,远远不能满足工伤人员的特殊需求。由此说明建立专业工伤康复机构的必要性紧迫性。在此形势下,广东省最早探索将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工伤康复相结合,在全国探索并制订了工伤康复管理政策和服务规范及技术标准,建立了全国首家工伤康复专业机构——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

  针对工伤康复工作的需求,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开设了三大病区:一是神经康复病区,主要收治颅脑损伤、脑卒中、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病种。采用药物、专科护理、综合康复治疗等手段,改善患者偏瘫、截瘫,神经性疼痛、痉挛,神经原性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言语认知困难等功能问题。二是骨创康复病区,主要收治骨折、关节创伤、手外伤、截肢、软组织损伤等病种。采用修复与重建手术、假肢矫形技术、功能训练、药物治疗等方法,重点解决肢体缺如、畸形、关节活动度受限、肌肉萎缩、步态异常等障碍。三是烧伤康复病区,重点收治各类恢复期烧伤患者,开展烧伤整复手术,采用压力疗法、水疗、外用药物、心理治疗等特色治疗方法,以减轻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抑制疤痕增生、缓解皮肤瘙痒、促进功能恢复,消除心理障碍。康复中心可提供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温泉水疗、康复辅助器具配置、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各具特色的康复服务,在截瘫、截肢、烧伤以及手外伤等方面的康复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唐丹介绍说,我们要建立的是以工伤职工为本的全面的康复模式,是一系列包括医疗康复、社会康复、心理康复、职业康复还有工伤预防内容的无缝连接式服务,在任何一个工伤职工可能遇到障碍的地方都能提供服务。因此,我们有别于任何一家单纯的医疗机构和康复机构。

  2006年,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成立了职业社会康复部,全方位探索开展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服务,为工伤职工提供个案管理、工作能力评估、工作强化训练和技能培训、工作岗位适应性跟进、社区(家庭)探访、重返工作支持等服务,建立以工伤职工互助组为基础的工伤康复社区网络,实现了工伤职工从医院回归家庭、社区再到工厂的无缝链接,有效地保障了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回归社会。2009年起,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服务的重心从医院内服务向社区工厂服务倾斜,参与工作现场评估、工作岗位试工与社区探访。

  2010年,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的模拟工作站发展至42个,形成了“康复-培训-就业”三位一体的职业社会康复模式,并继续完善了以“医院、企业、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职业社会康复服务内涵。在医疗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服务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还开拓了企业参与式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服务,以及工伤预防性职业健康检查服务,为广州、东莞、中山等地1万7070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厂矿企业职工进行了工伤预防性职业健康检查,并为这些职工建立了健康档案。

  “自2010年开始,我们又开始探索工伤康复与工伤预防的结合,不仅能提供一般的宣传教育培训,还借鉴日本的做法,就是互动式全过程参与的自觉预防工伤,对企业职工开展完全互动、小班式教学,已经对上百家企业开展培训教育。”唐丹介绍说。

  为什么工伤康复中心要参与到工伤预防工作中,唐丹解释说:“因为工伤预防其中一项是要在事故发生后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对职工和企业的影响。这里就要提到在广州所独有的工伤预防的‘三级预防’的理念。简单地说,第一级预防是事先预防,第二级预防是开展健康体检,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及时处理,防止损害进一步发展。第三级预防,对工伤职工及时诊断治疗,促进其最大程度的康复,让伤残不要发展成残废,变成社会和家庭的包袱。”

  “因此,我们工伤康复中心也要建立自己的工伤预防体系。在这一点上,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的目标是一致的。并且我认为,在目前我国的工伤保险体系中,单独建立一套工伤预防系统,在目前条件下是不太容易的,应借助工伤康复中心的力量。”

  唐丹自豪地介绍说,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成立以来,已为4000多名工伤职工提供了系统的康复服务。通过工伤康复治疗,不仅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身体功能,而且改变了他们受伤后自卑封闭的精神状态,重新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经过工伤康复,工伤职工伤后再就业率达到75%以上。

  2004年,原劳动保障部将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确定为“全国工伤康复综合试点单位”,要求康复中心承担全国工伤康复的制度探索、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及国际交流等任务。

建设国家工伤康复基地

  为了让更多的工伤职工享受工伤康复待遇,使他们的职业生命得以延伸,2008年12月,国务院在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国家级工伤康复基地”。2009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广东省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加快推进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备忘录》,决定依托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采取部、省共建的模式建设国家工伤康复基地。基地建设目标定位为:建设成为国家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基地、康复人才培养基地、康复科研基地以及工伤康复国际交流合作基地。

  广东省委、省政府为推动全省工伤康复事业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的示范作用,决定易地新建工伤康复中心,并先后将康复中心易地新建项目列入《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广东省新十项工程》和《广东省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原劳动保障部提出建设标准是“辐射全省、面向全国、国内领先、国际一流”。2008年10月,广东省康复中心易地新建项目一期工程在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正式立项。

  国家工伤康复基地包括工伤康复医院、职业康复所、工伤康复研究所、康复学院4项重点建设项目。

  工伤康复医院承担国家工伤医疗康复基地职能,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医疗康复专业技术体系,主要承担广东省工伤职工的医疗康复任务,接收全国重度伤残的工伤职工的康复转诊,不断探索和研究制定工伤医疗康复的专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并向全国各地的工伤医疗康复机构发挥技术指导和示范作用。工伤康复医院床位600张。

  职业康复所(国家职业康复总站)承担国家职业康复基地职能,主要承担广东和华南地区工伤职工的职业康复任务,积极探索职业康复发展方向和技术标准,面向全国开展职业康复机构评估、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服务。职业康复所设床位400张。

  工伤康复研究所承担国家工伤康复科研基地职能,具备工伤康复技术、政策研究和工伤康复辅助器具研发能力。

  康复学院(中国工伤康复教育培训学院)承担国家工伤康复人才培养基地职能,开展工伤康复人才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积极探索与国内医科院校和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办学,在校学生规模达到3000人。

  唐丹介绍了国家级工伤康复基地建成及全面投入使用后的预期工伤康复服务目标:每年可提供工伤医疗康复服务15.8万人次,开展各类职业康复服务2万人次,工伤职工再就业率逐步达到90%。同时,国家级工伤康复基地还可逐步开展康复专业、特别是康复治疗专业的本科、硕士及博士教育,承担全国工伤康复培训任务,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面向全国招收工伤康复进修生、实习生,培训工伤康复各类人员;承担国家级工伤康复课题,开发完成国家级工伤康复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完成国家和省级工伤康复课题,开发工伤康复辅助器具新产品并申请国家专利;承担国家工伤康复国际交流任务,每两年举办一次工伤康复国际研讨会。

  编辑 林 静

责任编辑:kerrywang




相关信息
  • 南昌规定拒不接受工伤治疗暂不评残
  • 心理治疗帮助工伤职工恢复信心
  • 康复工程技术的应用
  • 作业治疗在工伤康复中的应用
  • 时事动态
  •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最新排行
    最新推荐
    论坛精华
    问吧精华
    博客精华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2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11028188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