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搜索

应急建设 三大问题凸显

作者:余茂君 来源:《劳动保护》杂志 发布时间:2007年02月13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自2006年2月21日挂牌成立以来,从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会议要求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到中央企业应急管理和预案编制工作现场会对应急预案编制情况的现场检验,再到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纲领性要求,这些都赋予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建设以紧迫感。
  那么,经过一年来的建设,目前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新的一年里,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及时完善和改进?2006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全国各省安监机构、重点中央企业应急管理职能部门负责人汇聚北京,重点就各地和中央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的经验和模式、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其中三个比较集中的问题,值得引起各方重视。

演习重在检验 而非演戏

  应急演习的目的,是检验应急预案的各部分或整体是否能有效地付诸实施,验证应急预案在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适应性,找出应急准备工作中可能需要改善的地方,建立和保持可靠的通信渠道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确保所有的应急组织都熟悉并能够在应急处置中履行他们的职责,进而提高参与人员的综合应急能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时训先博士在分析重大事故应急演习的问题时指出,当前的一些应急演习,在细节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有的演习观摩成分太多,突出的表现是一长溜儿桌子一群人,全体演给领导看,而真正需要在现场学习取经的人比较少。有的演习动辄投入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浪费。比如,演习明明是一两个人“受伤”,却呼啦啦来了十几辆急救车。一个地区,特别是一个中小城市,如果此时真的发生了事故,究竟还有多少急救资源可以调度?有的为了追求视听效果,不惜重金请来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做烟火效果。有的演习更是脱离了实际,演习还没有开始,消防、急救等专业人员和车辆就早早停在了门口,这边刚一报警,那边消防车“呼啦呼啦”就进来了;而实际上,消防队、医院等并没有设置在“事故”单位周边,说不定隔得很远,有的时候还必须要考虑到路况和天气因素,演习检验的也正是其闻警出动的能力。有的演习,旁边明明就是危险源,而警戒线就拉在它边上。如何预防有毒有害物质伤害?如果发生的是像开县井喷一样的事故又将如何?有的演习缺乏本能反应,剧本成了演习现场的最高指挥,所有人都按脚本走,任何人不能脱离,一脱离就演砸锅了。在实际中,像危化品泄漏导致的流域水污染、瓦斯爆炸导致的地面塌陷和井下火灾等节外生枝的情况和突发次生事故并不少见,这样的演习又如何检验、培养应急人员在突发情况下的随机应变能力?有的演习准备过于充分,从筹备到实施间隔几个月,动员会、协调会、排练、预演,上上下下十几次;反过来想一想,如果真的发生了事故,会给您几个月来协调吗?像协调这样的步骤,原本是在演习中重点考查的内容,却在演习准备过程中消除掉了……时博士认为,这些不足概括起来讲,主要表现在“观摩成分多,检验成分少;投入成本高,收获成效少;强调视听效果,忽略演习目的;时空明显压缩,脱离正常逻辑;注重剧本编排,缺乏本能反应;指挥决策缺乏演练,技术操作过分体现;准备过于充分,消弱考查内容;多为口头点评、缺少专业评估”8个方面。
  实际上,相对于安全生产领域来说,应急工作的终极目的是“挽救生命、减少损失。”演练要求根据假想的“事故”而制订的应急预案,要尽可能地考虑到“事故”的方方面面。而根据“事故”应急预案展开的演练,要尽可能地还原并反映“事故”应急处置中真实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要求不提前打招呼,视演练为真的应急处置。通过演练,评估应急能力,发现缺陷与不足;检验预案,查找问题;澄清应急角色,明确应急职责;锻炼应急队伍,磨合应急机制,增进应急协调。使这些工作在演练中自然形成、默契配合、自我完善,而不是事先的协调与彩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演练一次,培训和锻炼一批人,促进和完善整个应急体系。
为此,时博士建议,各企业单位在开展应急演习时要端正演习观念和动机,适当选择演习形式,演习的内容应求正确而不要华而不实。演习的资源限制和时空背景要合情合理,既不能偷工减料,又不能铺张浪费。演习要给参演者较多的发挥空间,并且把评估视为演习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时博士还介绍了国外应急演习中值得学习的一些做法。如化学洗消,它要求在危化品应急演习过后,不能认为这是演习就省掉化学洗消程序,以防受残留化学物质污染。如按“检伤分类卡”对“受伤”人员进行检验后,给每一位“伤者”系上“伤情卡”,方便医疗机构确诊医治。再比如在通报“事故”时,向涉及的单位及社会人员说明,“这是一次演习”,预防引起恐慌,导致假事成真。

体制机制需理顺

  此次会议上,应急工作的体制、机制等一些深层次问题,也成为各省安监机构及中央企业安监部门关注的焦点。概括起来讲,主要集中在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在企业层面上,与会的中央企业纷纷提出,应就应急指挥权、应急队伍建设、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应急预案与应急演练衔接等问题,尽快予以理清和规范。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综合管理部高级工程师向欣提出,按照总局的要求,应急救援力量不仅不能剥离,而且还要加强。但这样一来,有悖于国资委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政策。如果按照国资委相关政策,剥离地方分公司的消防队,企业就少了一支现成的应急救援力量。

共3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571个字符
责任编辑:老王头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信息
  • 关于2010年度全国矿山救护大队(独立中队…
  • 监管敲钟 央企亮招 保汛期安全
  • 为了那片灾难的土地
  •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生…
  • 减产更增安全措施
  • 应急建设 服务平安奥运
  • 恪尽职守 真抓实干
  •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用户信息中心

  • 查看购物车详情>>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2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11028188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