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 总则

  1.1北京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要求

  1.2北京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1.3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4目的和依据

  1.5适用范围

  1.6事件等级

  2 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2组织体系框架

  3 预测、预警

  3.1预警

  3.2预警级别及发布

  3.3预测预警支持系统

  4 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4.2基本响应程序

  4.3应急结束

  5 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5.2社会救助

  5.3保险

  5.4调查和总结

  6 信息管理

  6.1信息监测与报告

  6.2信息共享和处理

  6.3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

  7 保障措施

  7.1指挥系统技术保障

  7.2通信保障

  7.3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保障

  7.4应急队伍保障

  7.5交通运输保障

  7.6医疗卫生保障

  7.7治安保障

  7.8物资保障

  7.9资金保障

  7.10应急避难场所保障

  7.11技术开发与储备

  7.12法制保障

  8 宣传教育、培训和演习

  8.1宣传教育

  8.2培训

  8.3演习

  9 附则

  9.1名词术语、缩写语的说明

  9.2预案管理

  9.3监督检查与奖惩

  9.4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目录

  9.5制定与解释

  9.6预案实施时间

  1 总则

  1.1北京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要求

  1.1.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国际化大都市。

  1.1.2北京位于华北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Ⅷ度高地震烈度地区,水资源短缺,受多种气象灾害影响,存在诸多产生突发公共事件的自然条件。北京城乡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区人口密集,经济、社会活动集中;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多,管理比较混乱;远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存在诸多产生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因素。

  1.1.3当前,北京正处于“新北京,新奥运”的发展阶段,制定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积极防范和及时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增强党委和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对保证经济正常运行和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北京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步伐,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2北京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1.2.1北京是一个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城市,主要突发公共事件可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大类13分类34种(见下表)。北京市主要突发公共事件(略)

  1.2.2北京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由于北京是首都,是特大型城市,具有特殊的地位,人口稠密、建筑密集、经济要素高度积聚,政治、文化及国际交往活动频繁,形成了以非自然因素为主,灾害种类多、损失重、影响大、连发性强、处置难度大等城市灾害的显著特点。

  人为致灾因素突出。随着北京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道路交通、生命线工程、安全生产、环境污染、化学、火灾等事故灾难频发。重大群体上访事件、高校群体性事件、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群体性食物中毒以及涉外突发公共事件呈上升趋势。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仍将是北京
共1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230个字符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