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禁鸣考验素质

  自2007年6月起,上海对外环线以内的道路实行全天禁止鸣喇叭,凡是违反“禁鸣令”的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人,将被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分别处以最高200元和50元的罚款。“禁鸣令”实行至今,喇叭声是减少了,但离“完全静音”还差得远。

  喇叭声时有所闻

  目击一:共和新路延长路口。共和新路上红灯闪烁,中间一根车道等候放行的第一辆是大货车,还没等到绿灯亮起,跟在后面等候的车辆喇叭声一片,催促司机快行。

  目击二:西藏南路金陵中路口。西藏南路上红灯,过西藏路的行人、非机动车鱼贯而行,右转弯进入金陵中路的机动车也络绎不绝,转弯的机动车按着喇叭提醒行人避让,直行的非机动车按着喇叭表示自己通行的权利。

  目击三:衡山路。凌晨时分,衡山路上的酒吧、饭店大多结束营业了,很多人走上马路,马路两边等候生意的出租车不停地响着喇叭,招徕生意。

  目击四:永兴路。卖菜的、卖西瓜的、修鞋的……占满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再侵占行车道,约8米宽的两根车道,被“吞噬”掉三分之一。因为人行道被占,行人被挤上行车道,和助动车、汽车混作一团,喇叭声此起彼伏。

  遇到情况非得按喇叭吗?

  针对“哑巴汽车”,网上曾有争议,认为“关键时刻,按喇叭能挽救一条生命”。一些人按喇叭出于“以暴制暴”的想法:“别人违法,影响我,我抗议一下。”一些驾驶员认为如果没有行人、非机动车乱穿马路,如果没有马路设摊等等那些影响通行的情况,禁鸣令才能落到实处。

  “如果有人突然横穿马路,究竟是按喇叭能救人,还是踩刹车能救人?”一位公交车驾驶员方先生认为,按喇叭只能指望别人避让,太被动。“万一对方听到喇叭声,一下子懵了,停在路中央,怎么办?归根到底,要养成限速、踩刹车的习惯。依赖喇叭救命,反而会麻痹司机,延误刹车时间,引发不必要的事故。”

  遇到突发情况,不是先按喇叭,而是先踩刹车,这种说法很值得提倡。此外,还有一些车友会发起“灯语”行动,号召大家普及“灯语”,以便上路时能够取代喇叭来进行交流。

  禁鸣是为了倡导文明行车

  根据市环境保护局的材料显示:在60分贝以下的声音使人感觉不太明显,60至110分贝的声音使人开始感觉越来越难受,而汽车噪音,特别是鸣喇叭声音一般在80至100分贝,如果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噪音环境中,就会得“噪音病”,人的情绪、精神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禁鸣”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唤起大众的交通文明意识,培养大众良好的交通习惯。禁鸣令禁掉的不仅是上海百万只汽车喇叭,更是禁掉了驾驶员长期养成的不文明的驾驶习惯。当所有的驾驶员能让文明行车形成一种习惯,自觉地去履行,那么从“不能鸣笛”到“不想鸣笛”、从“你争我抢”到“谦行礼让”的文明转变也就为时不远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danny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