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煤矿事故发生原因剖析及对策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安全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安全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成立了专门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煤矿行业实行专项监察。同时,还制定了一些法规法令。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煤矿事故频繁发生,重特大事故上升。据有关数据统计,2002年全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已超过4,而当年的百万吨死亡率仅为0.025,2002年,全国生产原煤19亿吨,死亡人数超过了6000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恶劣的政治影响。本人从事煤矿多年,结合亲身经历,现就煤矿事故原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
  煤矿开采是在地层深入作业,地下的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经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是伴随煤炭生产而出现的,使事故的发生在客观上存在着不可避免和不可预料的突发性。但是,目前煤矿发生的事故多数还是属于责任事故。其原因是:

  1、安全欠帐较多,投入不足
  安全欠帐多的因素有多方面:一是国家和地方只重视新建矿井和大型矿井的安全投入,对中小型矿井的投入不到位。二是中小型矿井大多是开采时间较长,企业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离退休人员多,企业负担重。这些矿井地质条件差,产量不高,效益一般,在保职工工资和稳定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国家和地方的支持,很难拿出较多的钱作为安全投入,不是不想拿,而是拿不起,一些设备老化,超期服役。三是由于近年来煤炭市场形势较好,确有一些煤矿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对安全方面尽量采取少投入甚至不投入,井下巷道年久失修,矿井根本不具备起码的安全生产条件。还有一些矿井发生了伤亡事故,矿上不是吸取事故教训,对矿井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彻底认真整改,而是继续生产,使得矿井长期在不安全隐患中运行。

  2、职工队伍素质低
  因煤矿职工来源的特殊性和企业用工制度的不断深化,煤炭行业职工队伍人员构成性质已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有相当多的单位农民合同工占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有的甚至将近半数。

  一是这支队伍文化素质低。据调查,某矿有400余名农民合同工,其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只占10%,还有少量的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象这样的一支队伍,加之现在煤矿上培训的时间又短,他们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各种要素。如果现场培训再不到位,工作中难免出现许多盲目性。另据对部分受伤的农合同调查,他们总认为煤矿上出事是应该的,属于天灾人祸,受了伤还不清楚是为何受了伤,自认倒霉。

  二是这支队伍雇用意识强,流动性大。来煤矿工作的农民合同工一般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或煤矿周边地区。之所以到煤矿参加工作,有的因家庭经济困难,干技术没文化,在矿上挣钱养家糊口;有的则因家在矿区附近,在矿上挣钱又可照顾家庭。应当承认这些人是有一种吃苦精神的。但是,一但井下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工资收入不理想时,就有一些人卷起铺盖走人。再者,农民合同工与农村有着割舍不断的天然联系,每到春节等传统节日,又要考虑回家与家人团聚。而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又往往不能满足,他们就不辞而别擅自离矿。矿上缺人,又要招收一批新工人,走了来了,形成了恶性循环。另外,矿区附近的农民合同工回家后还要帮助家里干农活,家中柴米油盐、孩子上学,样样都得操心,工作中精力不足,难免出事。据对某矿今年来四起重伤死亡事故调查,4 人均为农合工,有2 人在附近农村,有2 人在农忙季节负伤,他们来矿时间为6个月至1 年半。

  3、地域不同,煤种不同,灾害分布不同

  据近几年全国发生的煤矿事故(亦称矿难)分析:我国南方地区多为透水事故,比如:2005年广东兴宁大兴煤矿:“8.7”透水事故;北方地区多为瓦斯事故,比如:2005年辽宁埠新孙家湾煤矿“2.14”瓦斯爆炸事故和2004年我省铜川陈家山煤矿“11.28”瓦斯爆炸事故等。另据调查分析,陈家山矿除属高瓦斯矿井外,煤层中还含石油、天然气等易燃物质。以上这些灾害,现有的技术及装备还不能完全控制,达不到本质安全,只能依靠加强管理来弥补,显然较为被动,不科学。这是造成重特大事故的一个原因。

  4、工程技术人员流动失大

  随着现代化矿井的建起,一批批工程技术人员都相继前往,而作为开采时间长、机械化程度又不高的矿井,工资远远不及新建的矿井,毕业生不愿来,原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又留不住,这样就造成煤矿科技攻关欠缺,尤其是井下现场攻关人员少,又加之现在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滞后,井下条件艰苦,待遇不高,没有人愿意去搞井下攻关。这样,设备老化,装备跟不上安全隐患就多,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不利因素。据调查,某矿近几年来未分配一名大中专毕业生,而通过矿上输出外培的大中专毕业后不久也离开了矿上。近两年已有5名工程技术人员相继流失,到外地进行应聘。

  5、安全管理存在弊端
  长期以来,煤矿企业为确保安全生产,制定许多管理制度,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据本人从事煤矿多年实际和调查分析,这些还未能从本质上改变严峻的局面,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着“六轻六重”思想。

  一是重形式轻实干。一些单位虽然经常讲“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但是口头上说得多,细致工作做得少;布置工作多,检查落实少;表面文章多,真抓实干少。有的领导干部即使到现场,但发现和解决的问题不多,发现问题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据某矿井口信息中心反馈的信息,一位领导月下井10次之多,但查到隐患没有是重大隐患,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是没有查到隐患,还是没有到现场,也还是有重大隐患不写,这也只有他本人知晓了。

  二是重措施轻落实。多年来,国家为煤矿安全生产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企业为确保安全也相继制定了不少安全措施。可以说,每发生一次事故,就要制定一些安全措施,但是真正一丝不苟一以贯之地抓落实的不多。有些措施只有定性要求,没有定量标准,更没有具体考核。因而现实管理中,常常是有措施无考核,有要求无检查,有布置无验收。还有一些管理措施,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兑现率不高,流于形式。

  三是重治标轻治本。据调查,有些单位抓安全习惯于打人海战术,搞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很不扎实,重治标,轻治本,急功近利。有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顾此失彼,结果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还有些单位抓安全时紧时松。安全不好时抓安全,安全好了就忘安全。“安全第一”的方针缺乏具体落实的一贯性。

  四是重处罚轻教育。据调查,有些单位片面强调经济制裁,甚至以罚代教,以罚代管,图简单省事,不善于解决来自生产中影响安全生产的思想障碍,不能紧紧把握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思想动向。据了解,有一个基层单位每月“三违”罚款总有那几个,当问道如何罚他时,他说他也不知道为啥,请问这样的处罚能起到教育作用吗?有些单位即使抓安全思想教育,也只是照本宣科,讲大而空的道理,缺乏创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是重静态轻动态。据调查,一些单位总是热衷于就事论事等静态式的常规方法,而不是从动态信息入手,建立信息收集、反馈、分析处理系统,及时捕捉不安全因素,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认真吸取教训。

  六是重事后轻事前。据了解,一些单位做亡羊补牢的多,抓预防控制的少。安全好的单位,很难查出不安全因素,但是一出了事故后,处处都是不安全隐患。未出事故的单位,即使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对方也不一定在乎;发生事故的单位,似乎到处都是隐患。

  二、预防煤矿事故的对策与建议

  1、增加安全投入,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

  安全生产需付出成本,设备老化,设施缺失是安全的心腹之患。目前,现代化大型矿井的投入是较多的,而中小型矿井的投入却不多,而中小型矿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又加上安全欠帐多,企业内部很难拿出较多的资金作为安全投入,确保安全投入到位。同时要积极引导煤矿领导者学会“算大帐”,改变“增加安全投入就是吃亏”的错误观念。无数惨痛的教训都说明,企业一旦发生重特大事故,不仅矿毁人亡,造成财产损失,而且严重损害企业的形象。所以煤矿管理者应该充分明白这个道理。

  2、加强人本管理,提高职工整体素质

  企业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通过实行情感管理、人才管理和文化管理,达到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的目的。

  一是情感管理。情感管理是通过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实现有效的管理,是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来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消除职工的消极情绪。作为煤矿管理者应当意识到人人需要关注,如有些矿建立职工生日档案,为过生日的职工点歌送祝福、发放生日蛋糕等,使职工感受到了关注和重视,其工作态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是人才管理。善于发现、培养、合理使用人才,是人才管理的根本。在使用人才的过程中,要尊重人才管理的规律,使人才的培养、使用要科学化、合理化。作为煤矿企业,尤其是老矿井,培训滞后,条件艰苦,待遇不高,没人愿意干,农合工也有一种短期行为,也不愿意学技术,这样就造成人才匮乏。鉴于上述情况,建议应开展拓展培训基地,由企业筹措、政府支持、个人集资等对职工进行培训,经过科学合理的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和业务意识。新工人入矿都要有个使用期,前三年各种水平还不达要求,由自己出资培训,以此鼓励职工学习知识,钻研技术。这一点兖矿集团田陈煤矿的做法值得学习,他们每月对职工进行综合考评,分别评比出品牌员工、优秀员工、合格员工和使用员工四类,连续十次评为使用员工的要继续进行培训。

  三是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最高层次,它通过企业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使员工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文化管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通过建设企业文化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应注重企业文化和安全文化建设。使各种理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企业运行方式在各个层次得到体现和传播。


  3、整合煤矿结构,提高科学能力
  由于我国地域的原因,矿井灾害分布不同。针对这一特点要对煤矿结构进行整合。严格限制小煤窑,因为小煤窖的乱采滥挖,给煤炭资源造成浪费,形成无序竞争,同时也给国有煤矿带来了许多隐患。对衰老的国有煤矿能关闭的就关闭,对不能关闭的,国家应多些支持,放开市场,给他们一些自主权。

  对国有煤矿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装备能力,对一些高瓦斯和含有毒有害气体较多的矿井要借助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科技能力能达到,能够控制和利用灾害的进行组织生产,反之进行关停,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4、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2007年,全国共生产原煤超过20亿吨,但是这20多亿吨原煤是否都得到了利用呢?是否全国一年就需求20多亿吨。有些地方用煤确实紧张,不能排除有些地方还把原煤存放在那里。要知道,我们的煤炭资源也是有限的,我们矿井生产能力也是有限的。前几年超能力生产给我们带来了血的教训。因此要在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情况,按生产能力、按国家需要有序地组织生产,做到既满足国家民经济需要,又不造成煤炭浪费,这就需要政府多加干预。

  总之,减少煤矿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项永无止尽的工作,要研究预测和消除或控制事物危险影响因素,研究安全的思维方法,让安全科学管理发挥巨大作用。煤矿发生事故,光靠处理几个人或一些人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是如何吸取事故教训;采取果断措施,减少或杜绝事故。这一点不仅仅是煤矿上的事,国家更要从客观上进行调控,从安全投入、装备、职工培训上给予支持,从监察上加大力度,关停不具备安全生产的矿井和尚不能完全控制灾害的矿井,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蓝泽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