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就管理控制理论谈安全管理工作

〔摘 要〕 结合管理控制理论和电力行业安全管理的实际,从控制过程的三要素、控制的特点和控制的类型3个方面阐述了管理控制理论对电力行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管理控制 安全管理 电力安全

  在管理工作中,控制是管理的四大职能之一。所谓控制,一般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能够得以实现,各级管理人员根据为实现计划和目标所确定的控制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测定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及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生或再度发生。

  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一种控制过程,管理学中的控制理论完全可以适用于它。下面从3个方面来谈谈管理控制理论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1
控制过程的三要素

  基本的控制过程包括3个步骤:确立控制标准、衡量偏差信息和采取纠偏措施,而控制标准、偏差信息、纠偏措施就是控制工作的三要素。

1.1
确立控制标准

  这是管理控制过程的第一步。控制标准是控制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是检查和衡量实际工作的根据和尺度。如果没有控制标准,控制工作也就失去了目的性。

  多年来,为了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严肃性,国家和电力部门不断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安全法规、法令,如《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等。这些法规、法令向人们明确了安全工作的目标以及具体执行标准。电力行业的安监人员掌握了这些标准就可以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监察工作。

  另外,电力企业也可以针对某项具体的工作制定一些专门的控制标准。如发电厂一台机组需要大修,事先就必须针对大修工作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这个制定大修安全措施的过程就相当于确立控制标准。

1.2
衡量偏差信息

  管理控制的第二步就是根据已制定的合理标准来衡量实际活动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将偏差信息反馈给有权采取纠正措施的主管人员手中。了解和掌握偏差信息是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没有或无法得到这方面的信息,那就无法知道是否应该采取纠正措施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采取纠正措施,控制活动便无法继续开展。

  其实这一条对广大从事电力生产的安监人员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安监人员每天从事的监察工作大多属于此范畴。

  同样以机组大修为例,安监人员根据制定好的大修安全措施对大修现场进行全过程的安全监督,如检查工作票执行制度是否到位、检修设备是否已可靠隔离、防止高处坠落措施是否落实等,这个监督过程就是一个了解和掌握偏差信息的过程,相当于衡量偏差信息。

1.3
鉴定偏差和采取纠偏措施

  管理控制的最后一步是在发现有偏离标准的情况后,立即采取纠正行动。

  这一步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要找出偏差的原因,即鉴定偏差;二是进行纠正性的调整,即采取纠偏措施。从管理角度来看,只有采取了纠正行动,控制才是有效的。

  安全监督过程同样也是如此,仍以机组大修为例,当安监人员在对某110 kV开关大修过程进行监督时,发现漏挂一组接地线,检修区域随时有倒送电的危险,安监人员首先勒令检修人员停工,然后进行调查,发现漏挂地线的原因是执行工作票措施时把关不严、运行人员遗漏所致,因此他要求立即进行补挂接地线。

  从发现漏挂到安排补挂接地线,这个过程就相当于鉴定偏差和采取纠偏措施。

2
控制的特点

  管理控制不同于物理、机械及其它方面的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

2.1
管理控制具有整体性

  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管理控制是确定全体成员的职责,完成计划是全体成员共同的责任,参与控制是全体成员的共同任务;二是管理控制的对象是组织的各方面,需要了解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工作情况并予以控制。

  《安全生产工作规定》中要求各公司系统实行以各级行政正职为安全第一责任者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有系统分层次的安全生产保障和安全监察体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正是安全管理整体性概念的体现。

2.2
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

  由于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随时都在发生变化,从而决定了控制标准和方法不可能固定不变,管理控制具有动态的特征。

  在实际的电力生产中,尽管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即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是由于事故原因的复杂性、事故发生的随意性以及电力生产自身的连续性等特点决定了从事安全管理也必须要有动态性,安全管理的标准以及一些安全监督的手段都应随着内外部环境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样才能提高安全管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2.3
管理控制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来执行

  管理控制强调的是对人的控制,安全管理又何尝不是如此。电力行业中每一项安全标准、每一条安全措施都是围绕人来制定的,而最终也是靠人来完成的。应该说安全管理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归根到底都要以人为本。

2.4
管理控制是提高职工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控制不仅仅是监督,更重要的是指导和帮助。管理者可以制定纠偏计划,但这种计划要靠职工去实施,只有当职工认识到纠偏的必要性,并具备纠正能力时,偏差才会真正被纠正。通过控制工作,管理者可以帮助职工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端正职工的工作态度,指导他们采取纠正措施。这样既可达到控制的目的又能提高职工的工作和自我控制能力。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时,也应牢牢地把握这一点,安全监督与安全考核仅是一种手段,而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反事故能力,最终实现安全目标才是目的。

3
控制工作的类型

  根据纠偏措施作用环节的不同,管理上将控制工作分为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和现场控制。

3.1
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是指在工作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检查预测、估计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力争将工作中的偏差消除在产生之前。

  这一方法在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中应用得最普遍,电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中的“预防为主”所包含的精神实质就是前馈控制,比较典型的做法有:

(1) 事故
预想和反事故演习。这是对假想事故进行模拟训练,能有效地提高运行人员判断事故、处理事故的能力。

(2)
季节性安全大检查。这是电力系统经过十年的实践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预防事故的方法。它根据不同季节可能出现的不同事故进行提前估计、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春季防雷防污闪、夏季防洪防汛防暑降温、冬季防寒防冻防小动物等。

(3)
安全性评价。这是近年来在电力行业逐步推广的一种超前控制的方法,它主要是借鉴国外“风险评估”中“指数法”的模式,对电力企业现存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并给予初步量化的评估。

3.2
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主要是指工作后的控制,通过对工作结果进行测量、比较分析,提供反馈信息,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对今后的行为进行纠正。

  这种方法最典型的就是对电力事故的调查分析。事故调查“三不放过”归根到底是体现了反馈控制的实质。

  但是也应清楚地认识到:事故分析也好,制定防范措施也好,毕竟是一种事故发生后的行为,是针对工作结果而言的。因此,作为一名安监人员在认真做好反馈控制的同时,更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前馈控制和下面要讲的现场控制上。

3.3
现场控制

  现场控制 包含现场监督和现场指导两层含义。监督是指管理者按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指导是指管理者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导下属改进工作。

  在电力安全管理中 ,安监人员每天的现场巡视以及对一些具体工作的现场监察等均属于现场控制。

  笔者认为,相对于前2种控制而言,目前在电力系统安全管理中比较薄弱的是现场控制。如何做好现场的监督和指导,使其具体化和规范化,提高现场控制的效率和质量,这是电力行业安全管理中一个需要加以研究和重视的课题。

  综上所述,管理控制理论无论是从控制过程、控制特点还是从控制类型来看,它对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都有很强的指导和现实意义,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一个具体体现。在当前电力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安监人员学习和掌握一些现代管理学知识,对搞好安全管理工作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wangyu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