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一、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背景

  截至目前,全国25个城市开工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有30个左右的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以地铁为主。而地铁工程由于多为地下工程,施工工期长、作业流动性大、分散程度高、技术性复杂、人人员流动性大等因素,使得施工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2008年11月15日杭州地铁一号线基坑塌陷,造成21人死亡、2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4961万元等等,这起事件的发生除了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之外,同时也还造成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

  虽然我国地铁工程施工安全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但是,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仍是常见的。为什么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如此频繁发生?能否预先了解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控制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如何减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事故发生的损失程度?所有这些问题归根是风险管理涉及到的研究内容。因此开展对地铁工程施工建设的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而地铁工程作为一项高风险建筑工程,其众多的不可预见风险因素和特殊性,更使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二、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目的

  众所周知,地铁工程涉及到众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确知性,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往往是重大事故,建设过程中如何保障和提高施工安全,是当前地铁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为此,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

  1.建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2.识别和评估出地铁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风险因素,并对风险分以及评价方法进行研究;

  3.提出提高地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及方法。

  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将地铁工程建设期间潜在的各类风险降到最低点,以获得最大程度的建设安全与优质的工程质量。

  三、地铁施工风险管理现状

  风险管理呈现出现就领域逐步延伸、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管理效果的完善的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地铁建设项目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地铁施工风险对项目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等生产的巨大影响,逐步将风险分析研究成果应用到地铁工程施工项目中,以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我国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1987年《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风险研究的开始,同时风险管理技术也被应用到国内一些大型土木工程项目中。上海的地铁建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承购的运用了项目风险管理,为我国项目风险管理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风险管理的发展和应用上,大量的研究者大都把在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放在项目投资、项目进度和质量目标等方面。在地下工程及轨道交通应用方面,从风险因素识别、风险分析和评估、风险响应方面分析了一般大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四、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是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由地铁工程施工风险的不确定性产生的方法。

  地铁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其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造成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性及其发生的概率。工程风险与工程项目整个建设过程是紧密相关的。

  地铁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风险管理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去认识地铁施工的风险,并以此为基础,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制定防范措施合理地使用各种管理方法、技术手段对地铁施工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以最小的经济成本保证地铁施工总体目标实现的管理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对策监控等。首先,要进行风险因素识别,认识和确定项目研究可能会存在哪些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会给施工带来什么影响,具体原因又是什么,同时结合风险程度的估计,得知施工的主要风险因素。其次,按照风险可能出现的概率、对工程可能增加的困难程度、人员财产损失及社会影响大小、对工期的影响程度等进行评估。

  五、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特点

  同一般项目相比,地铁工程具有一下特点:隐蔽性大、作业循环性强、作业空间有限;周边环境复杂,各种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多,且对施工变形控制要求高;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复杂,不确定因素多;结构形势较多,施工方法交叉变换多,施工难度大,施工工期压力较大等。这些特点都集中表现为工程的高风险性。为了安全和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必须对工程的风险与安全实施系统管理,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避免人员伤亡和环境损害,降低工程成本和工期损失,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提供安全施工保障。

  地铁工程施工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施工安全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其施工的流动性,造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动态变化,应根据施工现场生产的变化,及时调整安全管理计划、组织进而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

  二是有限的作业空间及施工现场环境的恶劣使施工现场不安全因素增多,安全管理方法和安全防护措施应根据工程类型和进度发展及时调整,减少不安全因素;

  三是施工技术复杂性,使施工现场危险因素增多,安全管理的难度增加,其安全管理措施应根据施工部位的特点和难点来制定,保证其防护措施的灵活性及有效性。

  总之,地铁工程施工现场中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密集,机、料集中,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容易发生如高处坠落、起重伤害、触电、火灾、坍塌和物体打击等伤亡事故。控制人的主观随意性,以及监测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

  六、 地铁工程施工风险隐患的分析

  (一)安全风险的识别

  对潜在风险的识别是安全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步。危险隐患既存在于施工活动场所,也存在于可能影响到施工场所周围社区。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影响施工安全的诸多因素可以归结为人、机、环境和管理。

  在地铁施工的风险管理中,只有依靠知识的专业性、对现场施工环境的仔细观察,才能充分辨别危险隐患的存在,找出其原因,使之有效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损失。

  1.风险隐患

  风险隐患是可能导致工程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风险隐患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是整个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对风险隐患的控制总是与一定风险隐患联系在一起,对风险隐患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

  2.施工现场风险隐患的识别

  在地铁工程施工中,对施工现场危险隐患的识别通常采用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⑴询问和交流;

  ⑵现场观察;

  ⑶查阅有关监理记录;

  ⑷获取外部信息(如气象部门、交管部门);

  ⑸安全检查表(签到表),运用已编制好的检查表,对施工现场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以识别出存在的危险隐患。

  3.地铁工程安全风险隐患的分布

  地铁施工活动的复杂专业特性和不安全因素的客观现实,加之有关方利益驱使或安全意识淡薄等,造成地铁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客观存在。地铁施工往往聚集在人口居住活动密集的市区、商业区施工,一旦发生坍塌、火灾、爆炸等事故,其涉及往往不仅是施工场所,也包括周围已有建筑、城市运营生命线设施(如供水、供电、燃气、通讯线路等)的使用安全和居民人身安全等重大公共公众利益;危害极大,乃至影响城市社会稳定。

  根据地铁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系统、有序地识别风险隐患的范围,划分不同的作业和活动类型,应根据以下几方面情况来确定危险源的存在和分布:

  ⑴工地地理位置、水文和地质条件、交通条件、施工场所外环境条件、自然灾害条件等;

  ⑵工程总平面和功能分区(如施工区、加工区、办公区、生活区等)的布局,易燃易爆、有害物料及设施的布置,施工生产流程线的布置,建筑物安全距离,运输及道路布置等;

  ⑶临时设施(如工程、生活、办公等场所)的采光、通风、防火、防雨、防雷,建筑设备的防漏电、防触电等;

  ⑷汽油、柴油、油漆、氧气、乙炔、水泥、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粉尘性等有害物料;

  ⑸施工机械、电气设备、运输车辆等;

  ⑹地下、高空、起重、运输、带电、明火、粉尘、噪音等作业。应按相关施工规范要求,佩戴有相关的安全保护措施。

  (二)地铁施工安全事故成因

  安全事故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奇经过大量研究,认为存在着88:10:2的规律,即100起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有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只有2起是所谓的“天灾”,是难以预防的。

  1.非责任事故。该事故系非人为过失造成的事故,包括:人们不能预见或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变化引起的事故;在技术改造、发明创造和科学实验活动中,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无法预见的事故。

  2.责任事故。指由于企业管理不善、设备不良,工作场所不良和有关人员的过失引起的伤亡事故。

  3.破坏事故。系为达到某种目的蓄谋、故意制造的事故。

  七、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在地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工程管理者所要做的是根据安全风险的性质及潜在影响,选择行之有效的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将安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风险控制的目的,一是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二是减少事故的严重程度。利用工程(以具体的风险隐患为对象,采用工程施工技术的手段管理)、法制(政策、法令、规章)、经济(奖、罚、惩、补)和教育等手段(长期、短期、学校和社会的)加强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八、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施工规范性文件的建设。

  (二)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健全施工安全规章制度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把必要、合理、严格的规章制度落实到各级安全生产线上,从项目经理、总工、班组长再到每个员工,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各级和每个岗位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形成全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三)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文明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员的安全文明素质是非常关键的,抓好教育培训和学习是安全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包含对全体建设者甚至和它相关人员的普及性教育培训,以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施工氛围。在我们的巡查中,还不时的见到施工人员不按安全操作规范来操作,自我意识普遍,这样的行为往往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只有加强安全文明教育,才能使员工人人懂安全,人人管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生产,

  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四)加强风险管理人员培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在已发生的地铁施工事故中,部分原因是:施工人员的思想麻痹和操作不当,或没有经验,虽然发现事故前兆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设计人员设计失误,或是在施工过程中擅自改变设计方案;监理人员未严格按照时间和标准进行监测而导致地铁施工事故的发生,而这些事故是能够避免的。为了避免相关地铁施工事故,应该加强风险管理人员(包括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预测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比如,定期开办培训班,学习专业经验。聘用具有丰富的经验、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技术人员,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地铁工程各环节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讲授最新的理论研究结果,更好地指导工作人员的实践;还有,要提高思想认识,严格按计划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认识教育,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按施工计划施工,排除一切人为的风险因素。

  (五) 是加强施工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一项综合性的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是建立良好安全生产环境,保证在施工中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手段,也是防止事故发生,减少事故隐患的有效方法,以确保地铁工程施工生产顺利进行。

  (六)是要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的发生是偶然性和随机性的,尽管安全规章制度管理的再严,事故也有发生可能。为了减少人员伤亡或争取各方利益不受到更大的损失,所以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在事故突发时才能有效的进行救援控制事故损失的扩大,顺利的完成后续的保险理赔工作。强化地铁工程的安全监管。

  (七)与保险业相结合,转移工程风险。

  针对地铁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应采取适宜的风险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应对措施主要包括风险规避(切断风险源头,遏制风险事件发生,使风险不致发生发展)、风险转移(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另外的单位或个人去承担)和风险化解(采取有效手段和措施,遏制已发生的工程风险的发展和态势,消除风险因素和减轻风险。

  结 论

  总之,施工现场作为安全管理的重心,必须对其安全风险进行有效地分析和控制管理,才能将施工中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使施工项目顺利进行,使我国的轨道交通事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更多交通安全管理请点击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红心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