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搜索

高温作业 预防中暑

高温作业 预防中暑
作者:谭西顺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05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其温度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北京地区为30℃,上海地区为32℃)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山井下作业)。炎热地区的高温车间,夏季在没有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的情况下,车间内工作区的温度通常都超过35℃。当车间内堆放大量热工件或炉门开启时,工作区的热辐射强度更高。长期在高温环境下作业,会对工人的健康产生很多不利影响,诱发中暑等疾病,因此企业应在夏季采取措施降温消暑。

高温作业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涉及行业有: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火力发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这些生产场所的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
2.高温、高湿作业
高温、高湿作业的特点是工作环境温度和湿度较高,而热辐射强度不大。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如印染、纺织、巢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达90%以上。潮湿的深矿井内气温可达30℃以上,相对湿度达95%以上。如通风不良就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不良气象条件,即湿热环境。

头顶烈日施工

3.夏季露天作业
建筑、露天矿、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受被加热地面周围物体放出的热辐射作用。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比高温车间要低,但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会形成高温、强热辐射的作业环境。

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当生理功能改变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
1.体温调节障碍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出汗量不仅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且受劳动强度、环境湿度、环境风速等因素的影响。高温环境中人体只能通过汗蒸发来散热,如果此时湿度也较高,则散热困难,人体产生闷热;若此时伴有高气流(有风)则利于散热。高温加上强烈的太阳辐射,很容易发生中暑,主要表现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重者可出现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升高、痉挛等。
2.水盐代谢紊乱
在常温下,正常人每天进水2~2.5L;在炎热季节,正常人每天出汗1L。而在高温下从事体力劳动,工人的排汗量会大大增加,每天平均出汗量3~8L。由于汗的主要成分为水,同时含有一定量的无机盐和维生素,所以大量出汗不仅会对人体的水盐代谢产生明显影响,还会对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平衡产生一定影响。当水分丧失达到体重的5%~8%,未能及时得到补充时,就可能出现无力、口渴、尿少、脉搏增快、体温升高、水盐平衡失调等症状,降低工作效率。
3.循环系统负荷增加
在高温条件下,由于人体大量出汗,血液浓缩,同时高温使血管扩张,末梢血液循环增加,加上劳动的需要,肌肉血液量也增加,这些因素都可使工人心跳过速,而每搏血液输出量减少,加重心脏负担,血压也有所改变。
4.消化系统疾病增多
工人在高温条件下劳动时,可能出现消化液(唾液、胃液、胰液、胆液等)分泌减少,使胃肠消化过程所必需的游离盐酸、蛋酶、脂酶、淀粉酶、胆汁酸的分泌量减少,胃肠消化机能相应减退。同时,大量排汗以及氧化物的损失,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离子储备减少,也会导致胃液酸度降低,这样就会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以及其他胃肠疾病。
5.神经系统兴奋度降低
在高温和热辐射作用下,人体大脑皮层调节中枢的兴奋度增加,由于负诱导,使中枢神经系统运动功能受抑制。因而,肌肉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反应速度及注意力均降低,容易发生工伤事故。
6.肾脏负担加重
高温可加重肾脏负担,还可降低机体对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的耐受度,使毒物对机体的毒性更加明显。高温也可以使机体的免疫力降低,抗体形成受到抑制,使人的抗病能力下降。
人体有一定的热适应能力,指人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一般在高温环境劳动数周时间,机体可产生热适应。从事同等强度劳动,热适应者的出汗量会增加30%甚至100%,汗液中无机盐含量减少1/10;皮温和中心体温先后降低;心率明显下降。热适应的状态并不稳定,停止接触一周左右即返回到适应前的状况,即脱适应。病愈或休假重返工作岗位者应注意重新适应。热适应者对热的耐受能级增强,不仅可提高高温作业的劳动效率,且有助于防止中暑发生。但人体热适应有一定限度,超出适应限度则可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因此,企业必须重视防暑降温工作。

高温环境的劳动保护
人体长期从事高温作业,可导致中暑等职业病的发生,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控制与高温作业相关疾病的发生。防暑降温要考虑到厂房的设计、劳动保护设备的设置、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等,还要综合考虑卫生保健措施,增加人体对高温的抵抗能力。


1.厂房设计与工艺流程的安排
工艺流程的设计宜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同时根据具体条件采取必要的隔热降温措施。高温厂房的朝向,应根据夏季主导风向,对厂房能形成穿堂风或能增加自然通风的风压作用确定。厂房的迎风面与夏季主导风向成60°~90°夹角,最小不小于45°角。夏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下端距地面不应高于1.2m,以便空气直接吹向工作地点。
2.避免在高温下长时间作业
当作业地点气温≥37℃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综合防暑措施,并减少接触时间。车间作业地点夏季空气温度,应按车间内外温差计算。其室外温差的限度,应根据实际出现的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确定。特殊高温作业,如高温车间天车驾驶室,车间内的监控、炼焦车间拦焦车驾驶室等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室内温度不应超过28℃。
3.保健措施
高温环境中,工人体内大量氯化钠伴随汗液流失,通常每天损失20~25g。如不及时补充,可引起严重缺水和缺氯化钠,严重时可引起循环衰竭及痉挛等。气温在36.7℃以上时,每升高0.1℃,每天应增补氯化钠1g,但总量不应超过30g。企业可按含食盐量的0.1%~0.2%来配制清凉饮料,供工人饮用。
在高温环境下,长期缺钾的人员最容易中暑,故而高温环境作业或从事军事野外的人员应着重补钾,以提高机体耐热能力。补充钾盐可用氯化钾片,每片含钾2.5mmol,每天2片,可补充4L汗液损失的钾。豆类等植物性食品的钾含量较高,高温作业工人还应尽量多吃各种新鲜蔬菜和瓜果。
4.加强医疗预防
对高温作业人员应进行就业前和进入暑期前的体检。凡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血管舒缩调节机能不全、持续性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明显的内分泌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过敏性皮肤疤痕患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编辑 王 璇

责任编辑:lwl666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信息
  • 没有相关信息!
  •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用户信息中心

  • 查看购物车详情>>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2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11028188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