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郧西湖北口疑似尘肺病病例高达554人


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三十六岩村的华从洪正在等待死亡

  他周围的人,以及他自己都清楚:他迈不过36岁这道坎。初春时节,这名尘肺病晚期患者就像某个树枝上的枯叶,距离凋落,已经时日不多。

  灰黑的面孔已经失去血色,华从洪坐在太阳底下一张简易的靠背椅上,颔首,身体前倾,保持最适合呼吸的弧度。这个姿势纹丝不动,没有抬头低头,就连微微张开的嘴巴也没有变化,而咳嗽声接连传出。

  咳嗽声低沉、微弱,听不出痰迹。每一次咳嗽都在拼尽全力调整,像是推动胸中堆积的石头,好调出一口气来。事实上,他的咳嗽很像石头碰着石头。

  无法避免的并发症,使得华从洪的双下肢开始严重的水肿和溃烂。虽然腿上盖着棉被,但太阳一退到场子外面,妻子许奎双就开始生起火盆,他发烧,怕冷。

  湖北口回族乡位于秦巴山脉中央,鄂陕交接地带,地处高寒,山大林疏,土地稀薄,交通不便。19个行政村23000多人散居在250平方公里的山腰和沟谷。时至今日,这里少有砖房,站在山岭,贫困一览无余。

  从1980年代开始,到矿山打工,是这里的人们改变命运的希望所在。湖北口人所去的矿山主要是河南、陕西和山西三省接壤的运城、潼关和三门峡一带,其中三门峡市所辖灵宝市(县级市)豫灵镇等地的金矿,成为他们最主要的目的地。灵宝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黄金为最,被外界誉为“黄金之城”。

  1995年,18岁的华从洪在亲友的鼓动下去了灵宝,很快就成了金矿上的一把能手,身体强壮加头脑灵活,他当上了凿矿工,相比选矿和出矿渣,这是矿洞里最有技术含量的工种,挣钱最多。

  后来,华从洪在矿上赢得陕西姑娘许奎双的芳心,结婚生子。人们猜测,如果不出意外,他是很想在湖北口以外的城镇安家。

  2011年,华从洪感觉身体有些不对劲,乏力,低烧,感冒,在西安西京医院检出尘肺病、肺结核。后来辗转山西运城、陕西潼关以及湖北十堰的医院看病,诊断结果一致。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持续恶化,开始并发胸膜炎、肺大泡等。2013年正月,他到了西安一家医院,希望完成手术,但是他拿不出20万元的治疗费。

  两年多的寻医求药,华从洪不仅耗尽所有钱财,还欠下了两万多元的债务。2013年3月4日,他被运回三十六岩村。两个孩子,一个7岁,一个8岁,已经交由老人看管。

  华从洪的土墙房子已经坍塌。亲戚在自家的山墙外,搭了一个塑料棚子,供他栖身。

  “他原来可不是这个样子,他曾经是我的偶像啊!”3月18日,华从洪的表弟范传记对记者说。

  范传记也是一名尘肺病患者。2001年,15岁的他在叔父范修银的带领下到了灵宝金矿。初到灵宝,范传记只能给表哥华从洪打下手,不久也干起了钻工的活儿。10年过后的2010年,范传记也被诊断出尘肺和结核。

  范传记的记忆中全是灰。“想要挖到金子,你必须面对灰尘。最深的洞子有10000米,电灯一拉,满洞子都是灰。最初几年打钻没有用水,打干钻,钻头下去,眼睛鼻子嘴巴里都是灰和砂子,要用手去抠。钻头一开,一米开外,分不清张三李四。后来虽说打水钻,但是最开始打时,灰尘一样大。打钻灰大,出矿,碾矿,只要在洞子里,哪里都是灰。最初吃住都在洞子里,我们连续几天几夜不出洞子。洞子里闷啊,活又重,很快就出汗了,戴口罩根本不现实,戴上很快就喘不过气来,只好摘下。”

  但是范传记并没有停下前往灵宝的脚步,一家子人要吃饭,他没有别的选择,直到2012年5月4日,他的左眼被一枚反弹的钢钉打穿。

  范传记回到三十六岩村,只能带孩子、摘菜,农活儿都交给了年近60的父亲。病情日益加重,他的头发开始脱落。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范传记的妻子年后去了西安打工。范传记30岁的哥哥范传志和他同时检出尘肺,但今年依旧去了灵宝。

  “明知死路一条,我还是得去灵宝,去灵宝我还是要打钻。”虎头岩村四组组长、40岁的张凡林说。他14岁去矿山,2003年检出尘肺。他有74岁的父亲要养活,老婆肝腹水正在治疗。

  虎头岩村七组组长刘增根今年正月已经检出尘肺病三期,合并有肝炎等其他疾病。10年治病花掉20多万,超过之前全部打工收入。“今年正月我把棺材做好了。我大儿子给我寄了1000块钱”。让他欣慰的是,两个儿子去了江苏电器厂,没有走他的老路。

  3月18日,一名乡干部说:“早期金矿上打钻的人,百分之百都患有尘肺病。”言毕,潸然泪下。他的表弟也是尘肺病患者。

  湖北口村民到灵宝开掘金矿已有三十多年历史。2013年3月18日,湖北口回族乡副乡长杨洪来说,今年全乡外出务工的近8000人中,超过一半去了灵宝。湖北口中心集镇车站,每天与灵宝对开一趟客运班车。

  三十六岩村980多人,近300名青壮年外出务工, 200多人去了灵宝矿山。

  3月18日,一名乡干部向记者出示了一份最新的全乡尘肺病患者统计名册,表明全乡共有554名“疑似尘肺病”病例,各村均有分布,尤以虎头岩、大新川、小新川、庙川、三十六岩村为甚。

  这名乡干部拒绝了记者拍摄花名册的要求,表示要保密。但他表示,这份花名册只收录了常住人口中的患病者,那些外出务工未归或者已经定居外地的,无从统计。

  三十六岩村上交乡上的患病人数是35人。3月18日,村干部递给记者的名单上,人数增至42人。但是很快,他们发现还有几个人漏掉了。

  花名册上,虎头岩村的患病人数全乡最多, 85人。但七组组长、尘肺病患者刘增根发现,包括自己在内的5名患病村民也未在名单之列。

  虎头岩村一处人口集中的地方,张贴着“出门打工有风险,不如在家种烤烟”的标语。副乡长杨洪来介绍,通过产业转型,减少青壮年劳力外出,是减少和避免尘肺病蔓延的根本之策。湖北口现在正在发展烤烟、马头羊、土豆、金银花等特色产业。

  但杨洪来也意识到,即便是最具前景的烤烟产业,也没有对村民发生足够的吸引力。虎头岩村村主任郭耀斌算了一笔账,一亩烤烟一年纯收入2000多元,而在矿山打钻,一个月就可能挣到4000多元,运气好的甚至上万。而烤烟是繁重的体力活儿,即使是早期尘肺病患者,也没有足够的力气。

  维权,在这些尘肺病患者看来,似乎遥不可及。他们大多不知道老板是谁,出面雇请他们的都是小包工头,一年有七八个,十年会有上百个,他们甚至就是自己的同乡、亲戚,何况这些小包工头很多也未能幸免。

  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尘肺病是医院诊断的,这个不能拿来作为索赔的依据,要索赔,必须经过职业病权威机构的鉴定。既然找不到人赔,费力花钱去鉴定又是何苦呢?

  杨洪来说,乡政府将因病致贫的村民纳入了低保,每月补助40元、60元、80元不等。对华从洪这些重症患者,民政还给予500元的救济。他也知道,这些帮助对尘肺病患者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尘肺病一旦趋于严重,患者每年得住院治疗两次,每次12000元医疗费。本地医院治疗按合作医疗核保后,患者还要花费7000元以上。

  3月18日黄昏,三十六岩村村民李定华拿出几张纸钱,去儿子李光明的坟头烧了。2012年11月,李定华接到儿子工友从灵宝打来的电话,说李光明“不行了”。李定华赶到河南,带回儿子的骨灰。

  李光明15岁去灵宝市豫灵镇矿山务工,因尘肺病去世,年仅29岁。2013年3月18日,三十六岩村提供给记者的尘肺病“死亡名单”上,已有八人,其中两人只有20岁。

  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2010年2月8日发布的数据表明,湖北省从2000年到2008年,累计报告尘肺病21760例,已死亡4834例,现患尘肺病患者16926例,职业病人群呈增长趋势。2010年11月10日《工人日报》的报道称,全国仅煤矿就有265万接尘人员,测算每年有5.7万人患上尘肺病,因尘肺病死亡的则有6000余人,是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的两倍。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暮秋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