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灾难频发 玛雅预言要应验?

2009年入秋以来的西南干旱至今已持续近半年,原本“人间四月芳菲尽”,今年此时却是“山东四月雪纷飞”。

山东部分地区出现大雪降温天气

山东部分地区出现大雪降温天气

中国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4月以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10.0℃)偏低1.3℃,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低值。北方低温,南方大旱,已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损失。

进入2010年以来,在人类寓居的这颗星球上,极端气候频发,地震、火山异常活跃,大的自然灾害不断——

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数十万人死亡;1月14日,美国加州东部一天内发生9次地震;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大地震;3月4日,我国台湾高雄县、屏东县交界发生6.7级地震;3月21日,冰岛火山开始喷发,并引发洪水;4月以来,美国、巴西、秘鲁、哥伦比亚等国遭受暴雨袭击,部分地区还引发洪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其中,美国东北部罗德岛州暴雨引发了百年一遇洪灾;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4月24日~25日,甘肃民勤遭遇17年来最强沙尘天气侵袭,沙尘暴最强时,民勤最小能见度几乎为0,瞬间极大风速达28米/秒(风力10级)……

地震、海啸、暴雨、洪水、沙尘暴接连发生,地球究竟怎么了?难道这一系列的自然灾害,真是“玛雅预言”的前奏?抑或是美国大片《2012》的“预演”?

一时间,网上、坊间议论纷纷,各种传言甚嚣尘上。

六年前的“秘密报告”

6年前,英国《观察家报》披露了一份美国五角大楼的“秘密报告”,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强烈反响。

这份由全球商业网络咨询公司(简称GBN)提供的题为《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的报告,对21世纪因全球变暖引发的全球气候突变进行了分析,并对这种突变可能带来的气候灾害及其导致的严重社会问题作出预测:到2020年,欧洲沿海城市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所淹没,英国气候将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干燥。核战、大旱、饥饿和暴乱等问题将困扰全球各国。今后20年内,全球气候将发生突变,一场全球性灾难就摆在我们面前,成千上万的人将在自然灾害中死亡。

报告中还特别提到了2010年的中国气候状况——

季风降水可靠性的降低将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特大干旱,而且有可能持续10年之久。中国现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也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夏季风在为中国带来降水的同时,也会引起负面效应,如洪水可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由于水汽蒸发冷却作用的降低,会引起寒冬延长,夏季气温升高。

这份“预言”性的报告引起中国科学家的高度关注。2004年5月中旬的“香山科学会议”曾以“气候变化的应对战略”为主题进行学术研讨。一位曾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GBN的报告至少提醒我们,气候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问题。必须加强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对策的研究,建立国家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机制,强化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并纳入国家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系统中。”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今年自然灾害频发,对很多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份。而我国气候异常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不是孤立的,这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部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可能性增大,应把防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摆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位置,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气候变化已深度影响到我国农业和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强气候变化应对工作。”国家气候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强调。

全球气候变暖之冷

据气象专家介绍,所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一般是指超过或严重偏离平均状态,能造成较大社会和经济影响的天气气候异常。温度、降水、干旱、冰雹、雷击、洪涝、沙尘暴等常规气象灾害超过平均状态,都可能造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中国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4月以来,我国全国平均降水量为54.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3.9毫米,是自1974年以来降水最多的一个4月。西北地区东部和西北部、华北西部、东北中部、黄淮西部和南部、江淮、江南、青藏高原东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以上,部分地区偏多1~2倍。

今年4月中旬,我国出现大范围降温天气,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明显偏低。西北地区西部和东部、华北地区大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以及内蒙古、贵州等地最大降温幅度一般有8~16℃,其中内蒙古中部和西部降温达到16℃以上。北方大部分地区极端最低气温在0℃以下,东北地区及内蒙古、华北地区北部和西部、西北地区中部和北部等地最低气温低于零下5℃,其中内蒙古北部和新疆东北部的最低气温在零下10℃以下。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的平均气温均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低值。

据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介绍,这次低温天气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强度强、极端气温低、灾害影响重等特点,已导致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黄淮、江淮北部等地出现霜冻,陕西、甘肃、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重庆等10多个省(市)的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1300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亿元。

陈振林告诉本刊记者,气象记录分析表明,从2009年11月份以来,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气温,已连续6个月持续比常年同期偏低1.8℃,4月份更是1961年以来同期最冷的月份。从大范围看,是1971年以来比较严重的低温年份。“但从全球角度看,低温也不是孤立的,在我国北方低温的同时期,北半球特别是欧洲、美国等地也同样发生了低温、暴雪天气。从全球战略高度讲,它是全球极端天气分布不均的体现。与此同时,在全球一些地方又极端高温,如巴西、印度、菲律宾等地高温热浪造成人员伤亡。可以说,气候变异加大、气候波动幅度增加,都是在现阶段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发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研究员周兵向本刊记者进一步解释说,“北方持续低温,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发生的极端冷的事件,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气环流的变化。”

周兵说,发生在我国东北、华北的低温天气,也不是环境突变造成的,而是与极地的冷暖空气有关。“正常情况下,原来冬季的冷空气应该盘踞在北极地区,而今年主要的特征是大气环流在中高纬度异常比较明显。就是说,今年的冷空气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堆积,位置较常年偏南,易于向南扩展。这种异常造成冷空气在输送过程中,它的位置在我国偏东进入我国,从而导致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冬春持续的低温天气。另外,冷空气的活动也是有周期性的,这个周期大约10天~20天的过程,因此我们会感觉到不断有冷空气或寒潮来袭,感觉很冷。”

“但我们不能因为今年的低温天气,就马上否定全球不变暖了,或者说全球变暖终止了。要看到它是在全球气候背景下发生的极端天气气候现象。但低温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要予以高度重视。”陈振林强调说。

气候变暖最直接的威胁就是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秦大河告诉本刊记者,未来20年全球气温增高的趋势仍在持续,这将使我国极端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分布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把握,所造成的灾害也更为严重,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更多复杂难题。

据本刊记者了解,在西南地区出现长期严重旱情的同时,从去年冬季直至现在,我国北方地区也经历着漫长的低温、多雪天气。自去年入冬以来,东北地区先后迎来了最少15次以上的寒潮雨雪天气,创196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持续低温已使东北等地的春耕播种期推迟,因气候条件不利导致减产的几率增大。低温雨雪天气已对春季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中国真的会“北涝南旱”吗

持续的干旱、持续的低温,GBN报告的“预言”似乎都在得到验证,那么报告中提到的中国“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是否真的会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呢?

“从大量的气候、水文数据分析看,我认为,我国现在总体的气候特征还是‘南涝北旱’;南方地区降水整体偏多仍呈持续发展态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水资源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严登华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更赞同‘南涝北旱’趋势加剧的观点。”严登华说,“因为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不能只看一年的情况,一年不能代表它的总体走势。”

他分析道,从1956年~2000年全国水资源综合评价资料看,20世纪80年代后,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尤以海河、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及山东半岛最为明显,1980年后21年与前24年系列相比,海河区降水偏少10%、黄河区偏少7%、辽河区偏枯2.6%,淮河区山东半岛和沂沭泗水系降水分别偏少16%和12%。南方大部分地区、西北部分地区和东北北部及东部地区后21年比前24年系列降水偏多,长江区和东南诸河区后21年系列平均降水深较前24年系列平均降水深偏多3%,松花江区偏多5%,西北诸河区偏多6.5%。从河川径流量的变化情况来看,南方地区增加幅度接近4%。而北方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区等四个区的河川径流量减少18%,海河区河川径流量减少41%,北京的永定河已干涸了多年;淮河区山东半岛降水量减少16%、河川径流量减少52%、水资源总量减少32%。

“实际上,尽管今年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发生特大干旱,但南方东部的安徽、江西、江苏、福建西部等地降水都很大;随着南方整体进入雨季,今年南方的降水量有可能与往年持平。”严登华表示。

中国气象局提供的资料也显示,4月中旬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广西等地频遭强降水天气,其中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南部达到150~200毫米,广西东北部、江西东部部分地区降水量超过100毫米。江西、湖南、广西等地先后出现的强降水天气,导致湘江、漓江出现超警戒洪水,九江出现今年以来最高水位,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

严登华强调,“不管是南涝北旱还是北涝南旱,值得重视的是,南方局部地区发生干旱的趋势会越来越严重,旱涝交替会更加频繁。”他解释说,湘江前一阶段干旱,近期又是大水,“就是说,年际间旱涝交替和年内旱涝交替呈现双上升趋势,这种情况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客观上讲,不论南方还是北方,水利设施方面对我们未来的抗旱、防洪、减灾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严登华告诉本刊记者,相比之下,全国防洪体系较为健全,但抗旱是个薄弱环节,“防汛、抗旱是两条腿,缺一不可,但我们一直以来都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从抗旱能力、工程设施上看,北方的情况要比南方好。一则北方地区常常是十年九春旱,出现干旱的情况比较多,所以工程设施比较齐全;二则北方是粮食主产区,东北、华北地区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0%以上。抗旱是保证粮食收成的大事,所以各方高度重视。而南方,大多数情况下雨水充沛,所以对防汛更为重视。”

“随着旱涝发生及其影响特征的变化,防汛抗旱观念必须要转变,要有防大旱、抗大涝的思想准备。水利工程的设计理念也要转变,要发挥工程的整体效益,既要防洪又要防旱,要防洪抗旱并举。”严登华强调,“北方局部地区暴雨与南方局部地区干旱应值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如北京局部地区的暴雨和防洪问题给城市排涝带来了严重挑战。要发挥水资源的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环境等多重属性功能和效益,统筹考虑,进行风险管理,宏观整体应对与分级、分类、分区管理相结合,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做到保一方安澜。”□

《瞭望》文章:玛雅预言

玛雅历法说,根据玛雅预言,现在地球处在“第五太阳纪”。到目前为止,地球已经过四个“太阳纪”,每一纪结束时,都会上演一出惊心动魄的毁灭剧情。“第五太阳纪”是最后一个“太阳纪”,2012年本次人类文明将要结束。此后,人类将进入与本次文明毫无关系的一个全新的文明。

2009年,灾难片大师罗兰·艾默里奇(RolandEmmerich)拍摄的电影《2012》在全球上映,它讲述了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人类挣扎求生的故事。玛雅预言受到世人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玛雅历法以准确著称,玛雅人测算出的地球公转时间,及其他星体的运行时间,非常准确。但玛雅预言中的前几个太阳纪,因为证据不足而无法得到证实与合理解释。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wangyu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