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为何“最安全的建筑”难以令人放心

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最牢固、民众最放心的建筑。这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做出的一项郑重承诺。在此之后,吸取汶川地震教训打造安全校舍,已经成为一项国家行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随之全面展开。现在看来,那些本该“最安全的建筑”依旧很难让人放心得下。

2009年6月至11月,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进行了调查审计,72个重点项目和753所学校恢复重建工程中,有14个项目存在违规转分包,151个项目存在工程管理技术人员未按合同要求到位,145个项目管理不符合国家规范,126个项目存在屋面渗水等问题,37个项目存在天棚吊顶安装不牢或脱落、室内护栏缺失、扶手松动等问题,5个项目存在钢筋间距不符合设计要求等施工缺陷。

这样的建筑质量令人堪忧,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其中竟然再次出现了学校的名字,而且还是打着灾后重建的旗号。审计公告特别披露,彭州市白鹿小学教学楼78个基础承台中,有34个的轴线偏移超出国家规范要求,主体结构混凝土存在露筋、疏松和框架柱尺寸偏小等问题。78个基础承台竟然有将近半数不合格,如此基础不稳、钢筋外露的建筑,怎能“最安全”、“最牢固”,又如何叫人“最放心”?

尽管存在着诸多触目惊心的问题,令人倍感遗憾的是,审计公告最终无一例外地以“已经整改”作为结束语——岌岌可危的校舍如此,违规挪用、重复申请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也是如此。不仅于此,公告还如此总结——审计没有发现重大违法违纪和损失浪费问题。在校舍安全受到空前关注的背景下,依然肆无忌惮地偷工减料;面对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依然面无愧色地挪作他用——如果这些问题还不能算作“重大”,真不知还有什么堪此之称。

更为重要的是,一次审计终究不可能涵盖灾后重建的方方面面,此中细节已足够震撼人心,如果继续扩大审计范围,到底还会有多少算不得“重大”的违法违纪问题曝光于天下?倘若每次违规问题的曝光,都以“已经整改”作为结束语,是否意味着未经曝光的就不需要整改?如此挂一漏万的“督促整改”,如何能起到敲山震虎以儆效尤的审计目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蓝泽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