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伦敦大火 看看各方怎么说

   对伦敦大火不能隔岸观火

        光明网评论员:当地时间6月14日凌晨,西伦敦一座名为“格伦费尔”的24层公寓内发生大火。截至目前,灾难已带走12人的生命,致使至少68人受伤。

  因为令人惊骇的程度不啻于一场恐怖袭击,伦敦大火的消息迅速引起了世界性关注。机构媒体拍摄的照片、社交媒体提供的细节、幸存者和目击者的采访,真实地还原了这场悲剧:瞬间被大火吞没的、包含一千多套房间的巨大建筑物,从高层跳下的着火的孩子,在窗口声嘶力竭呼救的母亲,自制降落伞从窗口跳出的男人,以及,至今仍处于“失踪”状态的居民。正如目击者所言,这个过程“如人间炼狱”。

  当然,与恐怖袭击不同、却与世界上绝大多数火灾相同的是,这场大火并非没有各种形式的预警。多家英国媒体报道称,当地居民组织早就认为这片街区有一系列火灾隐患,曾多次就可能发生火灾一事发出警告,却并未引发管理者有益的行动。而此次大火的多名幸存者则称,火灾发生时大楼内部并没有火灾警报响起,且自动喷水灭火装置也没有应急工作,凌晨还在熟睡的人们多半靠邻居的敲门声惊醒。半个多世纪前提出“海恩法则”在这场灾难又一次显效——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原始的徒手自救,与作为“现代社会标志”而出现的高层建筑之间构成了巨大的反差与反讽。现代化的形式与现代化人文内含之间的落差,因为一场火灾而现形。这种类型的悲剧,原因具有典型性、教训具有共享性,对正处于急速城镇化和打造现代城市热情中的中国社会而言,如同一声来自大洋彼岸的警钟。

  高层建筑的“立体燃烧火灾”,有着很大的救援消防难度。2010年上海静安28层高层公寓大火中,就曾出现90米云梯车难以全面封住火势、直升机降索救援难以施行的困境。这还是在中国最发达城市的核心区域的救援,几乎代表了消防救援实际操作最高能达到的程度。因而,预防性就变得极端重要,高层建筑的防火、报警、内部消防装置就几乎成了生死线。

  但恰恰是这种预防的现代化、管理的现代化,并没有跟得上一个崛起社会的“大楼审美”。近些年来,仅主流媒体报道过的高层火灾隐患就多不胜数,火灾事故后的修工程违法违规追责、违反消防法规追责时有耳闻,天津著名的“65层超高楼”(后被拆除)就是其中极端的例子。

  这栋楼高超过200米的巨型建筑,距离海河只有50到60米的距离,而楼与楼之间的间距只有“一线天”,建筑容积率(密度)超过4.9,单层楼内住户就超过七十户。仅仅考虑火灾这一种情况,建筑内的消防通道都无法承受如此多住户的疏散压力。但正是这样一个奇葩的超高层住宅,波澜不兴地通过了近二十个房地产项目单位的审批。这个极端例子固是个案,但它刷新了人们对公共安全“最坏的可能”的估计,回头再来审视“中国高层建筑10万幢”的数据,整个社会都应该有些“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的滋味。

  当“格伦费尔”巨型的钢铁骨架变为焦炭,一位接受媒体采访的消防界人士哀叹,“这居然是发生在2017年的事情,简直是太悲哀了。”这句话颇具深意,如果一切管理和技术都不能始终向人本主义原则不断趋近,那么这种形式主义的现代化随时可能被一场灾难化为夯土。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为何这么多人关注伦敦大火

  英国就像个受伤的孩子,事儿一件接一件。

  昨晚有些失眠。索性暂时不睡,看一部刚刚推出的英剧。当我正在为故事里的主人公担心得死去活来时,突然接到了国内以前同事的微信:伦敦发生火灾了!

  直觉告诉我,这不是小火灾。在当地新闻网站上看直播,就发现这栋大楼,烧得通红通红。

  据媒体报道:火灾发生于凌晨0:54,整个大火持续烧了6个小时。200名消防员守在现场。50多人被送往医院。现场有人死亡,但伤亡人数不详。截至本稿发布,这个数字增加到6人。

  这栋大楼始建于1974年。由于这个位置所在的地段,是伦敦著名的西伦敦所在的北肯辛顿,属于切尔西所在的区政府管辖。当地多数人居住的房屋,是一个天价数字。但因为这是政府所建,这栋楼应属于当地的廉租房,租给穷人使用。整个24层(也有媒体说是27层)的大楼共120套房屋,去年刚刚花了1000万英镑进行装修。

  这场火灾是自2009年以来伦敦高楼大火最严重的一次。媒体报道说,8年前的那次火灾,造成了6人死亡,而5年前这里就发现了火灾隐患。

  更多的逃生细节也不停地通过网站涌现出来:由于火灾发生在凌晨,多数居民都在家里。有人用床单作为逃生工具。有人哭着跳楼。有人在屋里将手机打开,期待外面的人们前来救自己。有人把自己的婴儿,从10楼扔了下去,幸亏被地上的人接到。

  早上起来时发现现场还在救援,于是我就叫了车,直奔失火大楼。我们在拥堵的伦敦城里慢慢穿行,终于最大可能地接近了现场。

  还没下车,就已经看到了那栋大楼浓烟滚滚。地上偶尔有一些黑色的碎片,一位老人指着它们说:这就是从那栋大楼里燃烧之后的东西。

  除了现场被封之外,当地的一段路也被封了。一起暂停使用的,还有地铁站。警戒线内,站着一些身着反光服的警察。外面,许许多多的媒体同行,早就支好了机器,在现场忙成一团。

  直升机在现场不停地盘旋,飞机的噪音压住了其他的一切。那栋大楼一直冒着浓烟,时而大,时而小。隔不了多久,大楼里某一部分就会突然再次着火,在漆黑的大楼里呈现出火红色。

  现场不停地有人在哭。一位身着中东服装样式的妇女,擦着眼泪,跟媒体哭诉自己所遭受到的惊吓与伤害。旁边一位黑皮肤的小女孩儿,口罩遮住了她大半个脸。她紧紧地拉着妈妈的手,多少有些恐惧的两只大眼睛,看着正在采访自己妈妈的记者。

  旁边的树上,贴着一条打印出来的告示:当地已经把一个平时用来做体育锻炼的运动中心,腾出来用于安置当地居民。在那里,受灾的人们可以洗澡,还有吃的和咖啡、茶水供应。

  还有一些温暖的画面:一些人带着食物和水果,免费向大家发放,供灾民和附近的人们食用。

  目前,英国和全球的媒体不间断地更新现场情况,为何英国人对这次大火这么关注?

  伦敦人对火,记忆中或多或少是有恐惧感的。1666年9月2日凌晨,伦敦发生了那场著名的大火。持续几天的大火烧掉了这个城市的一切:400条街道、89个教堂和1.3万栋房屋。“一些小鸟翅膀被烧着了,仍拼了命一般地朝天上飞。”这场大火成了伦敦人心中永远的痛。

  除此之外,由于受到绿化带和人口密度等限制,伦敦近年来开始在东南一带推进高楼建设。整个伦敦城的高楼用户,都会有说不出的焦虑。你看,6个小时才控制住火势,就足以说明了,当地的消防部门,是没有能力进行有效救援的。

  而且,从今年3月份起,英国接二连三地发生恐怖袭击,而近期的大选,更是撕裂了英国社会,这些都是这个国家未来不安全的因素。

  英国太需要一段时间的安静日子了,作为一个暂居英国的中国人,也不禁为这个国家捏把汗。

  来源:新京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esafety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