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加强基础建设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就安全生产这座宏伟大厦而言,唯有地基深厚、基石牢固,方能高耸入云、坚不可摧。对于加强基础建设,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多次强调,并将其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命题作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在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必须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近年来,全国上下勠力同心、合力攻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但前行的步履难免因基础薄弱而变得沉重。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均衡,采掘、重化工等高危行业比重较大,全国油气管道30%服役10年以上,各类危化品企业多达30余万家,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共计7万多处、6万多公里,小微企业发展迅猛但保障能力弱,从业人员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这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

  在深刻变革、快速发展中,增长相对粗放,管理较为滞后,加之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安全投入难以保障。“高风险的城市,不设防的农村”,“经常性的工作突击做,突击性的工作经常做”,“传统高危行业旧伤尚未愈合,非传统高危行业问题又开始凸显”……这些,是我们亟待破解的难题。

  过去的一年,重特大事故频发,危害严重。21个省份共发生38起重特大事故,13个省份重特大事故起数或死亡人数同比上升。究其原因,基础不牢是关键。特别是天津港“8·12”事故、深圳“12·20”滑坡事故,更让我们清醒认识到:很多地方虽然“看上去很美”,但依然有缺项、存短板、藏漏洞。

  “墙高基下,虽得必失。”“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的攻坚期。我们一方面要以百倍精神、十足干劲,迎接全面小康的到来;另一方面,还需要凝神聚力、研精覃思,仔细查找那些曾被遗漏的地方,好好补补课,回头看看那些基础薄弱的领域,再来加把劲。

  加强基础建设,查漏补缺最重要。习近平总书记讲得非常明确,“针对城市建设、危旧房屋、玻璃幕墙、渣土堆场、尾矿库、燃气管线、地下管廊等重点隐患和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以及游乐、‘跨年夜’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坚决做好安全防范,特别是要严防踩踏事故发生”。此番话语,直指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痛点,点明了基础建设的短板、安全管理的弱项。这其中,一些领域的风险刚刚显露,尚存在底数不清的问题,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梳理,严格筛查,防止因失察漏管造成“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一些方面的问题由来已久,需要我们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挖出症结所在,从源头上斩断祸首。一些地方的情况千变万化,因时间节点、社会活动活跃度、人流密度不同,时而相对安全,时而危险积聚,需要我们把握规律,提前研判。只有找到病根,才能对症施策。

  加强基础建设,加大投入是关键。中央财政已经设立安全生产预防和应急专项资金,各地也应紧随其后,设立配套资金,不吝投入,上下同步,联合发力,对城市风险进行普查,开展重点场所、重大风险治理,引导企业实施标准化创建。只有祛除病痛,才能一身轻松。

  加强基础建设,准入退出是手段。当前,转方式、调结构仍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应顺势而为,严把安全准入关,加强源头治理,坚决淘汰落后,推动高风险企业搬离人口密集区,建立不达标企业退出机制。只有身强体健,才能阔步前行。

  加强基础建设,强化执法是保障。监管任务繁重,执法力量却捉襟见肘,两者间的矛盾已经显现且日益突出。这一矛盾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安全生产基础的牢固与稳定。因此,我们须着力并提速解决执法能力建设问题,优化执法资源配备,调整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港区等功能区监管执法体制,充实基层监管执法力量,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只有激活末梢神经,才能精力充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纵然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也应抽丝剥茧、逐个击破,在战略上坚持持久战,在战术上打好歼灭战,一以贯之,久久为功。这是工作需要,更是职责所在。毕竟,安全生产事关党的执政宗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坚定不移抓好贯彻落实,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不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为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而努力奋斗!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Munro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