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深圳机场交通事故追问:一脚油门何以致9死23伤


3月1日,在深圳宝安西乡人民医院,伤者在接受救治。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2015年3月1日下午3点半左右,一辆红褐色奔驰轿车在深圳宝安机场T3航站楼离港平台突然失控撞向护栏。事发地点是一处车辆行驶通道,车撞护栏,本来应当只是一起普通的剐蹭事故,却因为护栏边聚集了大量看飞机的人群,而酿成了9死23伤的惨祸。

  司机莽撞、行人大意,固然是造成死伤惨剧的直接原因,但从伤者、目击者、现场救援人员多方反映的情况来看,机场及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并没有对行人车辆做出及时有效的警示,致使大量行人在车辆专用通道聚集,或许才是惨剧的“祸根”。

  一脚油门致9死23伤

  从官方通报和目击者的描述中还原事故现场,这场车祸相当惨烈。深圳机场离港平台是一处行车高架,根据深圳市公安、消防、网信办等部门对事故的通报,肇事车辆把5人直接从平台上撞得翻过护栏、摔到了桥下。在等候救援的过程中,桥上2人、桥下3人已经失去了生命迹象。截至记者发稿时,事故已造成9人丧生,23人受伤,其中5名伤者情况仍然危重。

  而有数名伤者向记者回忆事发现场时提到,“人被撞得飞了起来”、“车上、地上都是受伤的人。”记者在福永医院见到了肋骨骨折的伤者刘权,陪护的亲属告诉记者,刘权一家六口在事故中被撞,其中5人被送到了这所医院,他的弟弟双腿骨折、母亲被推进手术室3个多小时仍未出来,而最让人揪心的是,刘权8岁的儿子被撞飞到了桥下,至今不知伤情如何,也不知送到了哪家医院。

  警方的初步调查显示,酿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仅是一名不甚熟练的司机的紧张情绪。根据深圳公安通报,肇事司机杨某晰今年24岁,事故后已被警方控制,目前正在医院抢救。据同车人、杨的男友吴某鸿反映,杨某晰驾驶车辆行至离港平台转弯处时,“因后方车辆连续鸣笛,造成她高度紧张,不慎失控撞向右侧护栏,并贴着护栏又行驶了一段距离,撞上路边人群。”而交警查明,肇事车辆牌号为粤BA495Q,初次登记在2012年7月16日,没有交通违法记录。

  高架车道变身“观景平台”

  如果这条行车道的护栏边没有行人驻足,豪车剐蹭混凝土护栏,大抵会是一场“破财挡灾”的普通事故,在这段单向六车道的路段甚至可能不会造成很长时间的拥堵。但由于这处平台地势高、视野开阔,距离停机坪又只有咫尺之遥,T3航站楼投入使用后,行车高架竟然变身为“观景平台”,为惨祸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事发当日是星期天,刘权一家就是专门去机场看飞机、而不是去坐飞机的。他早就听别人说离港平台看飞机起落景观好、看得清楚,特地带上母亲和孩子去度周末,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会让一大家子受皮肉之痛、惊吓之苦。

  在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从陕西来深圳探亲的伤者宁雪风向记者回忆了当时的情况,“我当时就在那个桥上看飞机起落,看了没两分钟就被撞了,那个车是撞到我前面的人,那个人又撞到我。”宁雪风的丈夫、在深圳务工的王健云告诉记者,事故中很多护栏边的人“被撞得飞起来”,他和妻子因为站在事发现场远端靠近航站楼的位置,因此都是被别人撞到而受伤,也侥幸逃脱了生命危险。

  比他们更幸运一些的是31岁的旅客黄江涛。他当天计划和女友一起乘坐晚上8时许的飞机返回四川,因为到达机场的时间较早,便到离港平台“看看飞机,拍一点视频和照片留念”。大约3点半的时候,黄江涛接到侄子打来的一个电话,边聊边走又进入了航站楼,就是这个电话让他逃过一劫。

  “现在想想真的很后怕,我真的是太幸运了。”黄江涛对记者说,“我一进去(航站楼)事故就发生了,等我出来的时候,已经看到现场被工作人员和警方围起来了。”

  参与现场救援工作的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机动支队战士告诉记者,事发地几乎每天都有行人聚集看飞机,“一般是两个时段人比较多,上午10点到11点和下午3点到5点。”一名边防战士说,“我刚来巡逻的时候,看到这里每天这么多人,还以为是个公交车站。”

  不该发生的惨祸应向谁问责?

  深圳机场在事发后表示:“航站楼启用后,机场每天安排巡逻人员,对在离港高架上看飞机的人员进行提醒和驱离。机场方面将对离港高架桥加建围栏和提醒标识,同时继续加强巡逻和驱离。”但事实证明,机场管理方的“提醒”和“驱离”收效甚微。

  多名伤者和目击者向记者表示,在机场离港平台看飞机,没有人提醒过安全问题。黄江涛说,当时和他一起在离港平台看飞机的大约有20多人,而现场没有任何标识提示不许行人停留,在他看飞机起落、拍照、拍视频期间,也没有任何机场工作人员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劝阻,或提醒他们存在的安全风险。记者实地走访时也认真观察了周边环境,在事发地周边没有任何警示的标识。

  对于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而言,民用机场是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对于如此明显的安全隐患,交通管理部门为何竟然视而不见?离港平台变身“观景平台”,不少偶尔到访机场的旅客甚至周边居民一清二楚,为何管理方却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行人因对安全隐患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而一再在危险处观景,甚至酿成多人死伤的惨祸,有关部门管理粗放是否难辞其咎?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荷君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