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上海踩踏事件:新闻发布会的“新闻”

  •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3日
  • 作者:记者 陈中小路 实习生 包雨朦 俞琴
  • 来源:南方周末
  • 浏览:
  • 查看所有评论
  • }">打印文章

  
2015年1月21日,上海踩踏事件新闻发布会现场 (南方周末记者 陈中小路/图)

  踩踏悲剧发生21天后,2015年1月21日上午,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了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的调查结果和相关责任人员处理决定。

  这是一次外界看来透明的“检讨”,超过150家中外媒体到场,同步的电视和网络直播,调查报告的全文公布……一个可以对比的细节是,四年多前的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现场,有参会记者发觉手机信号被屏蔽。

  这场准备充分的新闻发布会,意在向公众展示了上海市委市政府“反思”和“追责”的决心。

  周到的新闻发布会

  踩踏事件发生后,上海市方面一直缺乏对公众一个明确的道歉,曾屡被媒体提及。

  而这次发布会,上海方面显示出了足够的重视,准备可说是巨细不漏。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周波等六位事件联合调查组成员在介绍情况时,均有着详备的发言稿,只有几句脱稿发言;而为了在发布会上充分回应外界质疑的焦点,上海市有关方面事先主动问询部分媒体,搜集疑问。有关方面甚至考虑到可能会有人问“为什么市委市政府领导没有像‘11·15’火灾事故时那样,参加‘头七’的现场哀悼活动”,求证后的结论是,按照风俗,“头七”一般在死者家中祭奠,“11.15”火灾事故时,死者大多在家中遇难,所以祭奠活动就在事故现场;而此次上海踩踏事件,现场并非遇难者家中,不是“头七”祭奠的场合。正因为准备充分,面对现场一个个尖锐的提问,调查组成员作答时,显得周全而不逾矩。

  但这仍满足不了现场部分媒体的提问诉求,不论是新闻发布会末尾高声喊出问题,还是会后试图上前个别采访,这些意外的临时努力最终都未能如愿。

  一个有趣的“巧合”是,新闻发布会进行时,《人民日报》在客户端上推出一篇《五问踩踏事件谁之过》,“记者就一些盘桓已久的疑问”专访了联合调查组成员,而这五个尖锐的疑问,在现场也被一一提及:

  1.事隔21天才公布调查结果,是否太迟?2.问责以区领导为主,更高级别领导没出现在名单上,问责是否到位?3.为何定性为事件而不是事故?4.对群众自发聚集性活动,政府是否有同样责任?5.事后上海取消或暂停部分公共活动,是否因噎废食?

  这些都是正在或者可能引起社会非议的问题,上海官方通过场内场外的协同动作,不露声色地向公众澄清理据。

  作为调查组成员的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在会上做了一个三分钟左右的简短发言,补偿了此前外界认为迟到的歉意姿态,他说:“我们无比痛心、极其内疚、十分自责……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再次对事件中的遇难者表示深深的哀悼,对遇难者家属、对伤者和他们的家属表示深深的歉意,对全体上海市民表示深深的愧疚……”

  20天调查,百字事发经过

  从2014年12月31日23时踩踏事件的发生,到2015年1月21日上午事件调查报告的全文公布,这项调查跨越了20天。这样快的速度,在既往的重大事件中,属于罕见。

  这20天调查里,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批评事件影响极其恶劣;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撰文称,“没有组织的活动,当地政府仍然要对安全负责”。

  相较于事故发生时的应急乏力,此次上海主导的调查效率不可谓不高。调查报告称,事件发生后,1月1日凌晨,上海即迅速成立了市政府联合调查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屠光绍任组长,副市长周波任副组长,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和市监察局、市安全监管局、市公安局纪委、市应急办、市政府法制办、市卫生计生委、市旅游局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为成员,联合调查组邀请了国家和本市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家为事件调查进行分析论证。

  “调查组这段时间是全力以赴、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前排的记者可以看得到,我们几个人眼睛里充满了血丝,这段时间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在发布会上,联合调查组成员、上海市应急办主任熊新光接受《南方周末》记者提问时感叹道。

  上海市安监局副局长花克勤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调查组全脱产38人,先后加盟调查工作的总计超过100人。

  根据熊新光对南方周末记者的情况介绍和调查报告相关内容,调查工作包括:调取查看外滩区域36个监控探头、累计时长约70小时的视频录像,系统梳理相关法律法规,查阅市级和区级有关部门“三定方案”、规范性文件、会议纪要等资料195份,对市级10个部门(单位)和黄浦区政府以及区有关部门领导共51人进行了谈话询问,同时还走访了受伤人员、地铁工作人员、值班民警、市民游客96人。

  这还只是调查工作的一部分,联合调查组还有大量精力投入在“专家论证、综合分析”等环节,以“分析原因、认定性质、对相关责任人提出处理建议,对相关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根据调查报告,熊新光在发布会上宣读了联合调查组所还原的踩踏事件经过,总计约百字:

  22时37分,外滩陈毅广场东南角北侧人行通道阶梯处单向通行警戒带被冲破以后,现场民警竭力维持秩序,仍有大量市民游客逆行涌上观景平台。

  23时23分至33分,上下人流不断对冲后在阶梯中间形成僵持,继而形成“涌浪”。

  23时35分,僵持人流向下压力陡增,造成阶梯底部有人失衡跌倒,继而引起多人摔倒、叠压,致使踩踏事件发生。

  熊新光并没有具体解释,为何警戒带被冲破了一个小时之久都没有恢复,直至踩踏事件爆发,也没有提及直接导致踩踏事件发生的“僵持人流向下压力陡增”是否存在什么诱发事件——在这之前,网上出现过包括“有人跳脱衣舞”等多种版本流言,真假难辨。

  南方周末记者询问接近联合调查组的上海市政府相关人员,得到的回答是,并未听闻有什么具体事件诱发了“压力陡增”,可能主要是量变到质变的积累。

  区委书记的清酒寿司

  这次踩踏事件发生后的一个重大“插曲”,是1月12日财新网爆出,跨年夜当晚部分黄浦区领导在外滩源附近一家名为“空蝉”的高级日料店用餐,这家店的用餐金额是1888-3888元/人。

  在惨痛死伤和“八项规定”双重背景下,这个消息旋即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

  1月14日,上海市纪委回应称“高度重视,已在调查核实”。1月21日,上海市纪委也通报了对这起事件的调查结论。

  通报称,当晚11点外滩源新年倒计时活动结束后,黄浦区国企外滩投资开发集团董事长周旭民邀请黄浦区委书记周伟等人,到该公司投资的益丰外滩源商场“察看跨年活动”,并进入三楼“空蝉”日料店“吃宵夜”。

  但是,根据通报,这餐宵夜的食物不是由“空蝉”提供,而是另外一家名为“壱蔵”的日料店,当晚他们享用了“寿司、面条、汤圆以及饮料、清酒”等,共消费“2700余元”,“没有付款”。

  也就是说,这顿饭最终被查实的消费金额,远远低于之前外界根据“空蝉”的用餐价格所推测的数字。

  事实上,“壱蔵”和“空蝉”是一对关系密切的“姐妹店”,位于这个商场的同一个楼层,同天联合开业,只是“壱蔵”的就餐价格远低于“空蝉”,在大众点评上显示的消费均价是350元/人。

  而且,这两家日料店都是由外滩源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这家公司也是黄浦区国企,法定代表人同样是周旭民。

  类似这样的就餐模式在官场已是多年“惯例”,多位上海政界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即便是在“八项规定”之前,上海对政府机关财政资金的公款消费就有严格约束,作为“对策”,各机关下属或者对口管理的国企,往往承担起了“皮夹子”功能,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只是“八项规定”之后,这类消费活动“更低调一些”。

  如果不是恰好遭遇踩踏事故被媒体曝光而引发社会关注,这顿“夜宵”可能连当事人都会很快忘记。

  这次上海市纪委公布的用餐对象包括:黄浦区委书记周伟,黄浦区委副书记、区长彭崧,原任黄浦区委副书记、现任市社会工作党委书记孙甘霖,黄浦区委常委、副区长曹金喜,黄浦区委常委、副区长吴成等领导干部。

  这顿夜宵最终被定性为“违反八项规定”的“公款吃喝”行为,包括“做东”的周旭明在内,总计十人遭到“撤销党内职务”、“党内严重警告”、“党内警告”、“行政撤职”、“行政降级”和“免职”等处分。

  1月21日上午,在上海市党政负责干部会议上,市委书记韩正在通报情况时,直言上海“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是夜,正当享受这美味清酒、寿司之时,周伟被告知近在咫尺的外滩发生了踩踏事件,扔下碗筷匆匆离去,但已来不及阻止36条生命的离去。

  “这是一起对群众性活动预防准备不足、现场管理不力、应对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拥挤踩踏并造成重大伤亡和严重后果的公共安全责任事件。”调查报告最终对这起事件作了这样的定性。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荷君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