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班组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班组是企业生产管理的最基层单位,也是存在和产生危险源的所在地,班组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生产,谈一些班组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的粗浅看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1.怎样进行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

  1.1 班组长先要要对本班组管辖范围或承担的作业明确无误,对重点、难点、危险点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如根据井下班组工作的工序,组织危险源辨识人员从职工上班出家门开始-职工到单位-开班前会-换衣下井-入井-到达工作岗位-(开始工作-按工序)工作过程-完成工作-返回地面-洗澡更衣-班后会-下班回家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排列出来,逐一辨识,汇集成表。

  1.2 班组应对所承担的项目、任务、可能会发生哪种伤害,引发哪类事故,如触电、起重伤害、落物坠人、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都要在作业前仔细预想,并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中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评价,分析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及风险等级划分,分别列出对策加以落实,防患于未然。

  1.3 让班组每个成员都清楚,从人、机、料、法、环几个方面细化分析,认真填写《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一览表》。着重从作业状况、发生事故因素、潜在危险、重点对策、预防措施方面下功夫,以此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达到危险预知大家清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一览表》人人都能看明白,从而保证每次危险作业都能顺利完成。

  1.4 班组长要做明白人。班组长和职工之间、职工和职工之间,工作、生活、学习在一个特定的班组集体中,同志情、工友爱、师徒谊,组成一个共同体。班长要通过“上班看脸色、吃饭看胃口、干活看劲头、休息看情绪”来发现班组成员的心理、体力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安全不放心人,即人的安全隐患)、采取措施(排除或控制隐患)加以解决。

  1.5 就每一个具体项目而言,班组长都要按照“人员是否足够、素质是否适应、配合是否默契、方案是否可行”的要求,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避免由于工作安排不当,任务分配不合理,人为造成安全隐患。

  2.辨识出的危险源如何控制整改

  2.1 加强巡检,发现危险源及时控制并整改到位。班组长在班中巡检,要对生产工序过程,设备运行状况,安全装置、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等进行巡检,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如果本班组解决不了的要及时上报。每月一次的班组长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的:引起领导重视,与矿各相关单位协商解决特别是易被忽视的“小”问题。

  2.2 班组成员要进行“四查”活动。即查不安全装置、不整洁环境、不安全行为、不标准操作。并把查与不查、查粗与查细、查多与查少、查深与查浅列入各成员的业绩考核中,月末矿领导对各班组的综合考核汇集,在每月的班组长会上进行公布,与奖金挂钩。

  2.3 班组建立隐患整改制度。做到记录齐全、填写认真、情况真实、有据可查。井下每天班前会总结前一天的工作及发现的危险源。工作是否有不到位的,责任人是谁?危险源可控不可控(及时上报给值班人员)?如何处理落实到人。

  3.如何提高班组辨识危险源的技能

  3.1 提高班组整体素质,强化班前班后会质量。班组长根据生产特点、作业内容,利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知识,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来说明安全作业的要点、安全注意事项、预防事故的措施等。

  3.2 开展事故案例教育。每月或每周,将历史上这一月或这一周发生的事故案例列出,作简要的分析评论,达到以案说法、以案说责,杜绝重复性事故的发生。各班利用班前会以“每日一题”的方式,把“一通三防”知识、避灾路线、自保互保技能和与当日工作性质相关的案例灌输给每一位组员,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

  3.3 练内功提高全员素质。对班组成员要有计划组织安全技术培训,对特殊工种要按期进行特种作业考核复证,也可进行多项技术培训、摸拟常见的设备故障,找出安全对策,营造良好的班组安全文化氛围。制定出“每月一考”制度,以各班组的具体工作为准,结合当前各矿的形势,分门别类出题,考分与工资奖金挂钩。鼓励职工成为“精一门、会两门、懂三门”的全能大拿。

  3.4 深化“结对帮促”活动。班组成员文化水平不同,安全技术各异,必须建立安全监督岗,开展结队帮促活动。以此识别危险物质、识别危险能量、识别危险环境、识别危险行为、识别危险转化,通过“五识别”来深化“结对帮促”活动。特别是新分来的人员对井下情况又不熟悉。嘴不问、手不伸、眼不勤、腿打困。到工作地点大家忙的分不开身,而他不知道如何去做。组长就以“结对帮促”的方式固定人员帮助他、改变他,使他能够尽快掌握井下安全常识,尽快能达到安全作业。

  4.要持续改进辨识进行动态安全管理

  要想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科学评价并进行科学控制并能持续改进,必须要做好以下五个控制:

  4.1 制度控制

  班组动态管理必须有一套严密完备的规章制度作保证。当前,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现行规章不完善,法律不健全。班组动态安全管理,就是要不断完善和充实规章制度上下功夫,建立一套符合本班组特点的安全规章制度。执行制度要严在贯彻落实上,严在动态管理上,严在事故发生前,使规章、制度真正起到导向和制约作用。如现状我们有很多规章制度。

  4.2 作业控制

  作业控制是班组动态管理的重点方面。作业控制就是经常分析生产工序中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对策,按班、按日检查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业控制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安全状态和信息反馈的情况,把安全检查的对象加以分析,确定安全检查项目,再把检查项目顺序编制成班组安全检查表(如《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一览表》),每班对照检查。检查有规律、检查项目全,内容底数清,问题责任明,整改落实快,从而达到安全作业的目的。

  4.3 重点控制

  对企业来说,安全重点就是危险部位、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易燃易爆生产场所、立体交叉作业场所、高处作业场所、特种作业场所等。对于重点,要做到重点控制。重要部位必须配备各种醒目安全标志,特别是井下单岗作业,要做到全队井下的重点控制部位人人心中有数,安全工作人人有把握。因此,重点控制是班组安全的有力保障。

  4.4 跟踪控制

  严格执行各种安全作业标准,把作业的每个层次、各种职责分工制度化,作业程序化,管理标准化,加强管理密度,实现集约和精细管理。对事故苗头狠抓不放、跟踪控制,从事故苗头中寻找失控点,制定控制对策,杜绝重复性事故发生。

  4.5 群防控制

  班组动态安全管理是一种群体行为,只靠班组长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取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自主管理相结合,特别要注意发挥岗位工人的积极性。只有班组全员行动起来,在生产过程中努力做到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过程无危险,才能实现班组安全生产的长足发展。

  公司应该评定“三无班组”(生产无隐患、个人无违章、班组无事故)的荣誉,适当给与一定的奖励,这对公司实现了整体管理水平和绩效全面提升的目标会有一定促进好保障。所以说,班组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活动是公司安全工作之法宝。

        更多资料请点击:安全评价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摆渡船夫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