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某车间年度风险评价(评审)报告

  一、评价目的

  为了让各级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更加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本车间各岗位存在(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及其控制措施,并作为进一步完善现有控制措施的输入,达到预防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的目的。

  二、评价组织

  车间根据企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成立了由车间主任邓胜友任组长的风险评价小组,组织进行年度风险评价(审)。

  三、风险措施效果评价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车间围绕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化作了大量的工作。

  1、加强职工生产技术、安全技术培训教育,提高职工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车间多次组织职工进行不同形式的培训教育,包括新工艺培训(如聚合MDI、残潭处理、合成与603-1液氯合并后的通氯等),操作人员的转岗、复岗培训,615工段与628B工段合并后,对全工段职工进行了生产技术培训和考核,对603B工段职工进行氧气呼吸器使用方法的培训等。新工艺、新装置投入运行时,车间管理技术人员及工段长还跟班试车,手把手地教会操作人员正确的操作方法及应急处理措施。建立和完善了班组的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2、建立和完善了车间、班组及各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安全检查、综合安全检查、开停车安全检查等制度,对照车间设备设施台帐,进一步完善安全检查表内容,覆盖了车间所有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过程,使安全检查表法(SCL)用于日常性的危险源识别更全面和充分,坚持车间级和工段级的“三纪”督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层层落实,限期整改,车间内部无法解决的,报厂相关部门。

  3、对上年度评价出的重大风险的控制措施,车间从抓职工习惯性违章着手,在车间例会上多次宣传,工作中各级管理人员监督检查,采取违章告知卡、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加强管理,特别是在603-2工段煮釜事件中,各工段要从这一起事件中认真吸取教训,全面落实车间、工段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对生产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堆积要逐条落实,严格执行,严格管理,加强督查,杜绝类似事件在本车间发生。现在车间职工已逐渐养成了对操作进行工作危害分析,危险作业必须先办理作业证,戴穿好防护用品,出操作室戴安全帽。职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大大提高,把“要我安全”变成了“我要安全”,自觉抵制不安全行为。

  四、风险评价(审)情况

  车间风险评价小组对2007年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结果的执行、实施情况进行了评审,并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对作业活动、设备设施进行深入分析、仔细检查。由车间风险评价小组理出《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组织各岗位员工对各自生产岗位每个作业活动(工作任务)按照生产工序、操作步骤进行工作危害分析;对主体设备设施及附属设备进行了安全检查表分析,再经风险评价小组进行整理和风险评价。

  经评审,2007年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结果中人员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等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仍适用。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重新进行分析评价的结果见附件《工作危害分析及风险评价表》。在本次风险评价中,共辨识出危险源183项,其中重大风险等级3项。对设备设施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了风险分析,结果见附件《安全检查表分析及风险评价表》,对车间32台主要设备进行了安全检查表分析及风险评价。

  在本次的风险评价中,共评价出“光气合成岗位氯气泄漏”、“光气合成岗位光气泄漏(气态)”和“601B岗位光气泄漏(液态)”三项重大风险,对这三项重大风险的控制措施:

  (1)制定和完善工段、车间、全厂三级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2)加强各级安全检查,发现泄漏,立即查明泄漏点和泄漏原因,依据现场应急处置方案针对不同的泄漏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

  (3)生产现场的液氯存量不能超过相关规定,操作人员在使用钢瓶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液氯钢瓶的腐蚀状况,发现瓶阀状况不好的,及时向车间及厂内相关部门汇报;

  (4)生产系统严禁超温超压,经常检测碱处理池和碱中和罐的碱液浓度,定期检查喷氨系统的完好状况,以保证发生氯气或光气泄漏时,能正常启用。

  五、评价结论

  总体来讲,我车间的安全理体系运行较好,对危险源及风险的控制也是有效的、充分的、适宜的。完成了厂部下达的管理目标指标。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推进安全标准化,完善管理体系,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改进、完善。

更多资料请点击:安全评价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红心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