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安全文化主题内涵外延与发展阶段研究

  一、安全是永恒的主题

  人们都希望生命光辉灿烂,希望健康长寿,追求幸福美满。然而,这一切没有安全作保障,顷刻之间可能化为乌有!所以安全对每一个人,都是永恒的主题。

  “注意安全”是人们常见的关照。正是这不厌其烦的老生常谈,才使安全时时刻刻回荡在人们的脑海,扎根于人们的心中,从而起到保证生产和生活正常进行的巨大作用。

  市场经济的竞争,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加重了人们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分心走神,匆忙上阵往往顾此失彼,因而酿出祸端。因此,长鸣的安全警钟如及时雨,使人清醒,使人遵章守纪,杜绝事故,保障生命,减少损失。每项安全规程都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每项防范措施都是杜绝事故的安全带。安全规章制度的不断健全,各项防范措施的不断完善,大都是付出沉重代价后换来的。

  安全的敌人是麻痹和侥幸。多少人或因麻痹和侥幸而失败,或因毫不起眼、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丧生。

  安全的未知领域还很多,安全正面对着现代科技和突发事件的挑战,我们应当超前预警,提高预防能力和就对速度。

  安全联系千万家。因此,对安全生产工作要坚决克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观念,彻底消除“把安全管理工作只当口号喊在嘴上,只作条文写在纸上,只供检查贴在墙上”的形式主义。安全只有全员全方位、全天候地齐抓共管,及时彻底地消除事故隐患,让每个人自觉自愿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弯,才能真正做到“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全回家去!”

  二、强化安全意识 搞好安全生产

  在生产过程之中,各类安全事故的频频出现,给社会、企业等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与人身伤害。如何有效地预防与减少这类伤害与损失,是我们急切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在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中感到,要搞好安全生产管理,首要的前提与任务,就是要重视安全意识的灌输。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包括认识的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从意识的能动性而言,它能够指导人们的行动,使人们的行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因此意识的存在会对物质发展进程起到巨大的促进抑或阻碍作用。

  安全意识的形成是需要过程与方法的,对此应当从三个层面着眼与实践。

  首先,是做到对规则的认知,这是安全意灌输的第一个层面。在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教育、安全交底、违章处罚,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让大家按照规章、规则执行和操作,从根本上讲就是对安全意识的强化灌输。

  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我们的落脚点就是把管理对象假定为“无知者”。这一思维定式的形成,对于我们全面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非常积极与现实的意义和作用。简言之,作用体现有三个方面:①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必须针对企业的管理现状全面地制定出各项制度与规程,从而保证对施工人员行为的制约;②必须系统地、细致地做出各种工序的安全交底与安排,保证施工的人员及设备、财产的安全;③重视做好安全教育,在员工中全面确立安全意识,如此对待“无知者”方能做到确保安全生产。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其行业特点决定了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素质及水平偏低。由于是高危行业,各类安全隐患较多,这种矛盾的存在也是我们做好安全生产管理的最大难点。对此,将管理对象假定为”无知者”,会完全改变我们的管理行为与方法。这样会让我们从基础抓起,从全面抓起,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同时抓起。

  在强化对规则的认知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层面的意义所在。在实践中我们会对所有的施工队伍、施工人员推出企业及有关部门各类管理制度与规定规程,签定执行与遵守各项协议,真正将管理行为落在实处。通过安全意识的灌输,使全体员工从感性上得到对规则的认知。

  其次,是做好对安全意识的导入;安全意识的导人实质上是让被管理对象从“无知者”转变为“知知者”。

  这里我们不妨回顾在鲁布革水电站发生的一段情节:某月28日隧洞进尺已达280m,再干三天,工人超额奖金数量可观,但洞内突然出现了塌方迹象。工人要求冒险继续开挖,而日方工长命令停止开挖进行喷锚支护,双方争执不下,工人以罢工三个班拒绝执行命令,矛盾开始激化。这时日方项目经理泽田富治紧急召集工人开会,他并没有简单压服,而是首先向工人们讲明大成公司管理项目的宗旨是“安全第一、质量第二、进度第三”……此段情节中,日方经理的安全第一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不是口号,而是一种安全意识的体现。他传达给工人们的信息是一种真实的意识导人。综合国内外大量的建筑安全事故统计分析,约占事故发生总数80%以上,是由于人的操作行为发生错误或违章操作引起的。究其根本就是安全意识的欠缺。

  因此在安全生产实践中,我们认为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在每个参与施工人员的脑际当中建立起安全意识,当然最基本的手段就是安全生产教育,诚然这种教育不是简单的传统意义上的说教,而是采取诱导的方式让施工人员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让他们从机械地执行制度规程,认识到执行这些制度与规程的必要性。在实践中我们对安全意识的导人,是从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辩识开始的。我们针对建筑施工生产的全过程,从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中毒、火险、职业病八个方面进行辩识分析,并按风险级别进行较为科学的评价,同时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与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及应急方案、预案,将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各类隐患及风险,从逻辑思维中“模糊的”定性分析,转变为较为科学地、较为“清晰的”程序化地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性。之后在对危险源全面辩识的基础上,我们将辩识的过程,划分的风险等级,应对的方案,授之于每一位施工人员,目的是要每个人从意识上清楚“危险为什么危险;危险到什么程度;危险的后果;怎样处置危险”。这就是我们灌输建立安全意识的基本内容与教育方法

  命令与号召是必要的,然而意识的接受与提升才是最根本的。在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中,我们运用这样的方法与手段收到了非常好的成效。在集团工程总承包部施工的蝶翠华庭工程建设中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

  再次,是要形成自觉的行为规范;从意识的概念而言就是关于意识的能动性。当人们的行为成为自觉的行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与管理就收到了真正的成效。在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中,这点体现得非常清楚。谈到安全生产,人们会提出许多的关键问题,甚至是十个、二十个,实际上最根本的就是应当抓住安全意识灌输这样一个主要环节,让每一个人从执行制度开始接受培训教育,逐步形成行为的规范,逐步从感性上升为理性再上升到通过意识的能动性来指导安全生产,做到预见隐患,消除隐患。

  诸如经过了意识的灌输与意识导人之后,我们的很多员工在头脑中逐步提高了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了自觉的行为规范。在实践当中经常会有施工人员找到我们安全管理者告之:外用电梯司机不让我们装材料--原因是材料超长了;聚苯进场了不让卸车--未放到指定安全地点;有些外埠送料人员在现场抽烟了,也会受到施工人员的制止。从这点点滴滴当中我们感到,安全意识的提高,是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而重视安全意识的灌输则是企业领导者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责。

  目前我们很多企业领导也在强调重视安全工作,强调安全第一。而实践中往往是以工程量、质量、工期为业绩标准,很难拿出泽田富治的精神与意识,明确地阐明“安全第一,质量第二,进度第三”,在这层意义上讲,我们要将安全意识上升到一种自觉的行为规范,还需要不断地努力与强化。当我们把这个“第一”真正地摆在了第一的位置时,一切困难和隐患相信都是可以克服和避免的,只要做到这点,安全生产就会是可以控制、可以把握的。

  试想,当我们每一位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树立起了牢固的安全意识,并且能够指导我们的安全行为,预见消除不安全因素,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就一定会有质的提高。从而也真正实践了我们重视安全意识灌输的最终目的。

  三、安全的内涵和外延

  1 引 言

  安全和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大根本性问题。实现安全是人类最大的也是永恒的哲学命题。伴随着世界安全运动的兴起,人人渴望安全,国家治理安全,人类呼唤安全,世界共需安全。安全重视程度之高,安全谈论之多,安全投入之大可能是前所未有的。但反过来思考,安全到底是什么?迄今为止恐怕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和理解不是那么形象、完备和科学。以致于不管对安全作何定义,都很难包容一般意义上安全的内涵。

  2 安全的定义

  为了获得安全的原始含义,先从词意和典故考虑,查阅了相关工具书,得到安全如下的描述:

  (1)安全在希腊文之中的意思是“完整”,而在梵语中的意思是“没有受伤”或“完整”,在拉丁文中有“卫生”(Salws)之意。

  (2)“安”字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太平、安全、安适、稳定等,可谓无危则安;“全”字指完满,完整或指没有伤害,无残缺等,可谓无损则全。

  为了获得安全的真实含义,从安全的科学层面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得到了安全以下的定义:

  (1)安全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或死亡,造成设备或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

  (2)安全是指在外界条件下使处于健康状况,或人的身心处于健康、舒适和高效率活动状态的客观保障条件。

  (3)安全是一种心理状态。即认为,指某一子系统或系统保持完整的一种状态。

  (4)安全是一种理念,即人与物将不会受到伤害或损失的理想状态,或者是一种满足一定安全技术指标的物态。

  凡此种种,要想用一个简单的定义就把复杂的安全内涵表述清楚是异常困难的。这犹如“最优化问题中寻找最优解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值”一样,难以走出这个局部区域”。因此,应当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安全概念。

  3 对安全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和认识

  采用自然辨证法定义技术创新哲学的思考方式,不从正面去解释技术创新是什么,而是从另外的角度来回答它。笔者就是从安全的子系统:文化、科学、技术、经济、管理、伦理与外延(信息网络安全等)来回答安全的本质。

  3.1 安全是一种文化--安全文化

  文化可以认为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所以,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认识安全文化,那么,安全文化就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从事生产、生活、生存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为建立起安全的环境和与之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安全文化所涉及的范畴包括: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厂矿的安全生产、核电站的社会性安全、全民的防灾减灾思想意识、公众的安全文化素质、环境保护、产品安全、生活与生存领域的安全。安全是一个包括物质的、意识的巨大的系统工程。

  3.2 安全是一门科学--安全科学

  1993年7月我国国家标准GB/T13745-1992(学科分类与代码)中,把安全科学作为一级学科列入工程与技术门类之中,称之为安全科学技术,被确定为综合类科学中的一门学科。

  安全科学是研究系统安全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地说,研究事故与灾害的发生机理,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方法,研究、分析、评价、控制以及消除人类生活各个领域里的危险,防止灾害事故,避免损失,保障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和自身安全与健康的知识和技术体系。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在安全科学的体系结构中,处在安全科学的工程技术层次上的是各类安全工程技术。安全科学区别于其他科学的特点就是安全的观点,或者说安全科学是从安全的着眼点或角度去看整个世界,正如自然科学从物质运动,社会科学从人类社会发展运动,系统工程从系统的观点去考察世界一样。但是安全科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等各门科学有关。因此,安全科学是一门跨门类、综合性的新兴横断科学。

  3.3 安全是一门技术--安全技术

  生产、生活和生存过程中存在着不安全或危险的因素,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会造成生产、生活和生存被动或发生各种事故。为了预防或消除劳动者健康的有害影响和各类事故的发生,改善劳动条件,而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这些措施的综合称为安全技术。

  安全可称为技术,在于要消除各个不安全因素,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预防伤亡事故和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必须从技术的层面去实施或考虑,或者是说以技术为主,提出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借助以达到劳动保护之目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科学可以从自然辩证法得到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说明,安全科学着重于安全的规律,发现、探索、认识其本质,从而掌握好安全,使之为人类服务;而安全技术更侧重于安全的应用,研究事故致因因素,从而转危为安。因此,安全技术丰富了安全科学,安全科学又指导和推动了安全技术的发展。可见安全技术对安全生产、生活和生存是何等的重要。

  3.4 安全是一门管理艺术--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问题,既有人对物的管理,又有人对人的管理,还包括人、机、环境三者的多元复杂的矛盾问题。这就表明现代安全管理必须围绕预防事故这个中心课题,变纵向为横向综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使安全状况指标化;推行事前预测;推行反馈原则进行安全评价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管理首先是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进行的自觉活动。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把工作重点放在激励人的士气和发挥其能动作用方面。而人的意识、价值观、认知、信念等都是管理的基础。安全管理本身包括教育方法、法律建设、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宣传手段等。现代安全管理应是系统的安全管理,把管理重点放在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使其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安全管理就犹如5个分散的指头握成一个拳头,使之能产生更大的合力。同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加速了安全管理信息的处理和流通,使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先进的管理经验、方法得到迅速推广。因此,所谓充分调动每个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劳动者人人主动参与安全工作。

  3.5 安全是最大的经济效益--安全经济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由“政治立国”进入了“经济立国”的时代,法制手段和经济手段起着主要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安全领域有专家、学者提出安全经济这个新名词。

  安全经济首先是基于对人类安全活动需要经济作为基础的理解。比如,无论是生活中或者生产中,实现安全条件需要经济的投入。如何高效、合理地投入?安全经济概念就应运而生了。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采用安全经济学的观点来运筹安全管理,必将成为一种符合客观的实用模式。

  从安全效益的角度,可以把以提高生产与以增加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的安全性投入进行对比分析。前者是指为消除和控制生产、生活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而专门采取安全措施的投入,它将对生产、生活产生某种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后者除了产生生产、生活效益外,还会产生安全效益,并且往往决定企业的基本安全程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很难区分某一项投入是生产、生活性投入还是安全性投入。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应该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合理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投资的作用,减少事故经济损失,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安全工作所追求的最佳状态。

  3.6 安全是一种伦理道德--安全伦理

  伦理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是人们的信念或信仰,也是规范行为的准则。安全可以认为是观念、思维,意识。安全伦理主要表现为:“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念,“预防为主、安全为天”的意识;安全维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与幸福的伦理观念;安全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价值观念;安全系统是控制系统,生产系统是被控制系统的辨证观念。应该建立:“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遵章光荣、违章可耻”的意识;“珍惜生命,修养自我,享受人生”的意识;自律、自爱、自护、自救的意识;保护自己,爱护他人的意识;消除隐患,事事警觉的意识。实践证明,要使人从被动(要我安全)到自觉(我要安全)地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但从科技、管理、人的生理及心理方面来认识安全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劳动者安全素质,使社会(企业),使每个人从价值观、人生观、行为准则等方面,从群体到社会建立起对安全的理念和响应。因此,广施仁爱,尊重人权,保护人的安全和健康的宗旨是安全的出发点,也是安全的归宿,更是安全伦理的体现。

  安全伦理就是每一个合格公民对安全进行理性思考和自主选择的方法论。以安全理性或法制为手段进行社会调控在过程之前必须经过安全伦理思考的判断和估量,在过程之后又必须进行安全伦理价值的评价。当然,安全是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生命、财产,在道德观念中应该提倡使他人生活得更好、更安全。安全作为伦理的理解就很清楚了

  3.7 安全的外延--信息网络安全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正快步走来,越来越多的机构,如政府部门、学校、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已经或正在建立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然而就在网络技术向各个领域快速渗透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一个关键问题--信息网络安全,越来越凸现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信息统领全球,信息主宰国家命运,信息广泛渗透各个部门、领域的时代,着眼于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说是致命危险的。传统意义的安全即使做得很好,但是面对新形式安全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对信息网络安全的理解和掌握,实际上是对安全更新的、更深层次的领悟。如今的安全理念都是与信息网络挂钩的。在传统的安全观下,引申出当今的信息网络安全观,的确是对安全理念的一次深刻性革命。

  目前,对信息网络安全的认识并不是很全面,可以归结为对信息网络安全的概念不清。有的认为信息安全就是“杀杀病毒,最多再加上设置命令”。有的认为信息网络安全就是“七分技术,三分管理”等等。笔者参考了相关的资料,现介绍信息网络安全的定义:保护网络信息资源,使其不受意外的或蓄意的(未经授权)破坏、更改和泄露,包括暂时的,其目的是保证网络信息可用性、完整性和机密性。

  诚然,安全的外延还应包括高科技生物技术安全、高科技材料安全等内容。这方面的安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何能使其安全地造福于人类,这也是当今安全工作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和方向。应用马克思主义动态的、永恒的、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安全,安全所涉及的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拓展,即安全会有更多、更新的内容向外延伸出去,就犹如安全这棵参天大树会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同时,这也展现出安全的生机和活力

  4结 论

  安全是没有时空局限的,安全的子系统也是无限的。从科学学、哲学的观点,安全是动态的、发展的。基于目前对安全认识的局限,笔者只列举了6个内涵和一个外延。从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分析安全的本质,可以使安全的定义更科学、完备,从而形成正确的安全理念和安全科学观,为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保护人类的生息繁衍和社会发展活动指明正确的方向并提供保障条件。

  四、安全文化发展的几个阶段

  除自然灾害等不可控的意外,发生的任何问题都源于人为错误。也正因为如此,人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在查除、防范潜在的安全问题方面都是十分有效的,这一点对安全有着积极的影响。既然个人承担着如此重要的安全责任,就要除遵守规定的程序外,还必须按照安全文化的规范来进行每一项工作。同样,与核安全有关的的所有单位和机构都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点,积极建立安全文化以便最大限度地借助人的积极性来防范人为错误并从中收益。

  1.1 安全文化发展的几个阶段

  关于各单位安全文化的建立情况并不完全一样,但基本反映了各单位认识理解并重视安全文化的程度,即如何认识人员行为和工作态度对安全的影响。无论单位情况如何,但都存在着一个需求即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优先进行某一项工作,而在一个核电厂恰恰可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即更好地组织、交流、分析、预测、防范、主人翁责任义务感、奉献精神等取得设计、建造、运行等的良好结果,并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最大程度地防止意外的发生。

  当考虑安全文化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的现实,很显然所有从事核有关的组织目前都正在无一例外地认真对待并不断考虑如何提高和保持核设施的安全。但是如何正确理解“安全文化”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响应措施,却在不同的组织中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体现了不同组织间不同的安全文化发展水平或阶段。通常地,根据不同组织在理解并接受人员行为和态度能影响安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表现,可将安全文化的发展和建立分成三个阶段。在下面所列的不同阶段的特征将为任何一个组织提供进行自我诊断的评价准则。通过识别当前和期望的状态,这些特征也可为任何一个组织安全文化提供指导。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随时表现出每个阶段所列特征的任意组合。

  1.1.1 第一阶段--只以满足法规要求为基础的安全意识

  在这一阶段,安全文化的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组织认为安全只是一个来自政府或管理部门的外部要求,而不认为是支持成功组织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人员行为和态度能影响安全知之甚少,并不愿更多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安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纯技术问题,仅仅认为满足安全方面的法规标准就足够了。对于这样一个主要基于满足规定为安全目标的组织,具体表现如下特征:

  ? 对问题根本没有提前预测,电厂只能在问题出现后被动地响应;

  ? 生产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交流很少;

  ? 生产部门和职能部门几乎处于半自治状态运作,在他们间很少有合作并共同讨论作出决定;

  ? 各部门的决定都几乎是只围绕如何满足法规程序的要求;

  ? 对待出差错的人员只简单地指责他们没按法规程序办事;

  ? 各部门间的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各部门间互相牵制抵触;

  ? 管理者的责任被看成只是认可规章制度,并据此督促下属来满足要求;

  ? 在组织内外很少有交流和学习的活动,并在受到批评时采取辩解的态度;

  ? 安全被看成是一个额外负担;

  ? 对管理当局、客户、承包商或者供货商持谨慎的甚至敌对的态度;

  ? 短期效益被看的至关重要;

  ? 人员被看成是系统资源的一部分,并只根据他们所做的工作进行评定;

  ? 管理者和下属之间存在敌对的关系;

  ? 大家对工作或业务过程的了解很少;

  ? 对于绝对服从者和有短期效益者予以奖励,而不顾由此引起的长期后果。

  1.1.2 第二阶段--良好的安全绩效成为组织的一个目标

  在本阶段,既使没有来自管理当局的压力,整个单位也已有重视安全绩效的管理。尽管对人员行为与安全的关系渐渐有所认识,但它在主要借助技术和程序途径来解决问题的安全管理措施中却往往被忽视。安全绩效的提高与其他业务一起开始追求目标管理。单位开始寻找安全绩效得不到进一步提高的原因并想要寻求其他单位的援助。处于这一阶段的组织,具体表现如下特征:

  ? 管理主要集中在日常事务的处理上,很少有战略管理;

  ? 管理层鼓励跨部门间的合作和交流;

  ? 经理层团结一致并开始协调各部门的决定;

  ? 决定通常都是围绕着费用和功效进行;

  ? 经理层对差错的响应是通过更严格的程序和培训来加强控制的,一味的指责变少了;

  ? 部门间的冲突仍然存在,但已经引起管理的重视;

  ? 管理者的责任被认为是如何利用管理技术如目标管理;

  ? 电厂勉强能公开地向其它单位进行学习,尤其是好的技术和实践经验;

  ? 安全、成本和生产被看作是相互消长的,人们认为安全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少的产出;

  ? 电厂和管理当局、客户、供货商或承包商的关系仍然相当的疏远,对建立必要的相互信任仍持谨慎的态度;

  ? 对达到或超过短期利益目标看地很重,并不顾长期后果而奖励超过短期效益目标的人员;

  ? 上下级间的关系仍然是对立的,几乎看不到相互的信任和尊重;

  ? 对文化问题能影响工作的认识不断加强,但不理解为什么加强控制仍然达不到期待的安全绩效。

  1.1.3 第三阶段--安全绩效总是不断得到提高

  组织已接受了应不断改进提高的概念,并将它应用到安全绩效的管理中。组织特别重视交流、培训、管理模式的建设,并不断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每个组织成员都能为此积极努力。组织内存在着有利于组织提高的行为,但也存在不利于进一步提高的行为。因此,大家都认识到行为问题对安全的影响。由于对行为和态度问题的认识比较前面,所以有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人员表现。这样的提高循序渐进,永不停止。同时,组织也在考虑如何才能帮助其他的组织。该阶段具体特征表现如下:

  ? 电厂开始立足当前制定具有长远利益的战略管理,预测问题并在事发前根除诱因从而防患于未然;

  ? 大家认识到并强调部门间合作的必要,并且得到管理层对部门间的合作的积极支持和认可;

  ? 人们逐渐地了解整个单位的工作或业务流程,并能积极配合管理层的工作;

  ? 做决定之前能充分认识到对工作或业务流程以及对部门的安全影响;

  ? 安全和生产绩效方面没有目标冲突,从而保证对生产指标的追求不会危及安全;

  ? 几乎所有的差错都被归因于工作流程的可变化性,对差错的处理更重要的是了解发生了什么样的差错而不是找出要批评的当事人,并据此认识结果来修正工作程序;

  ? 充分认识到部门间存在的冲突并加以合理的解决;

  ? 管理责任被认为是指导员工如何不断地改善工作表现;

  ? 很重视组织内外的学习,并专门排出时间来通过这样的学习进一步改善工作表现;

  ? 安全与生产之间被看作是互为依从的关系;

  ? 电厂和管理部门以及承包商等之间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 充分评价和分析短期行为从而及时作出有利于长期战略目标的调整;

  ? 人们由于其所作的贡献而受到应有的尊重和评价;

  ? 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尊重并相互配合的;

  ? 认识到影响安全的文化因素,并在主要决定中作为考虑因素;

  ? 受奖者不仅限于生产人员,也包括支持人员和改进工作流程的人员。

  在上面所列的不同阶段的特征将为任何一个组织提供进行自我诊断的评价准则。通过识别当前和期望的状态,这些特征也可为任何一个组织安全文化提供指导。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随时表现出每个阶段所列特征的任意组合。

更多资料请点击:安全教育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Munro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