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深度关注 今日话题 安全法规
易安评论 工伤保险 下载中心

安全技术 安全评价 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 事故案例 安 全 月

职业健康 原创大赛 易安商城
生活安全 安全文艺 展会信息

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搜索
 
如何防蜱虫叮咬
作者:谭西顺   文章来源:《劳动保护》杂志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6-17 14:32:56
 

 

  最近河南等地出现蜱虫叮咬使人发病甚至造成死亡的病例,引起了公众的恐慌。其实,在夏秋季节,人们很容易被蜱虫叮咬,即使再“温柔”的叮咬,也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有些蜱虫叮咬还可引起令人不适的疼痛、肿胀、痒以及严重毒性反应,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对啤虫叮咬应引起高度重视。

  蜱虫病患的高危人群主要为接触蜱等传播媒介的活动人群,如疫源地(主要为森林、丘陵地区)的居民、劳动者、解放军战士及旅游者等。此外,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危重患者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有感染的可能。

蜱的危害

  蜱虫俗称“草爬子”,是一种椭圆形小虫,多在草地林间出没。全世界已发现约有800余种蜱虫,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此次河南商城传播疑似无形体病的是全沟硬蜱,为褐色,须肢为细长圆筒状,这种蜱虫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和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等地,是森林脑炎的主要媒介。近年来,湖北、河南、山东、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天津、海南等省都曾出现过相关病例,且有死亡病例报告。

  1.直接危害

  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有些硬蜱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现象,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为蜱瘫痪。多见于儿童,如能及时发现,将蜱除去,症状即可消除。此病在东北和山西曾有人体病例报告。

  2.传播疾病

  森林脑炎。这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为森林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主要的病媒蜱种为全沟硬蜱,病毒在蜱体内可长期保存,可经各变态期及经卵传至下一代或第三、四代,并可在蜱体内越冬。本病多发生在每年的5~8月份,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林区,患者主要是伐木工人。2002年我国政府规定,将“森林脑炎”列为法定职业病。此外,四川、河北、新疆、云南等省和自治区也有病例发生。

  新疆出血热。这是一种蜱媒急性传染病,是荒漠牧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牧场的绵羊及塔里木兔为主要传染源,急性期病人也可传染。传播媒介主要为亚东璃眼蜱,病原体可在蜱体内保存数月,并经卵传递。本病除经蜱传播外,羊血经皮肤伤口、及医务人员接触急性期病人新鲜血液后,也可感染发病。在我国流行于新疆,患者主要是牧民,发病高峰期为4~5月份。

  蜱媒回归热。又称地方性回归热,是由钝缘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螺旋体病,不规则间歇发热为其主要临床特征。我国新疆曾见该病流行,其病原体在南疆村镇型主要为伊朗包柔氏螺旋体,乳突钝缘蜱为传播媒介;北疆荒野型的为拉氏包柔氏螺旋体,特突钝缘蜱为传播媒介。病原体可经卵传递。乳突钝缘蜱可经卵传递8代,并能贮存14年。动物传染源主要是鼠类,病人也可作为本病的传染源。

  莱姆病。我国于1985年夏在黑龙江海林县林区首次发现。它是一种由硬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好发于春、夏季。我国主要媒介是全沟硬蜱,某些野生小型啮齿动物为贮存宿主。本病分布广泛,在五大洲20多个国家都有病例报告。我国已证实有20省、市、自治区有本病流行。

  Q热。病原体为贝氏立克次体。本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常在野生动物(啮齿类)与家畜之间传播流行,牛、羊为人体Q热的主要传染源。感染方式主要由呼吸道吸入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及蜱的叮咬、粪便污染伤口而感染。病原体能在蜱体内长期存在,并经卵传递,如乳突钝缘蜱可贮存病原体2~10年。本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已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证实有Q热存在。在流行区已发现微小牛蜱、亚东璃眼蜱和铃头血蜱自然感染。

  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又称西伯利亚蜱传斑疹伤寒。病原体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小啮齿动物为主要传染源,草原革蜱为其主要媒介,边缘革蜱也能传播。病原体可经卵传递,在蜱体内可存活2年。病原体可通过蜱的叮刺或蜱粪污染而感染。我国新疆、内蒙、黑龙江曾见本病存在。

  细菌性疾病。蜱能传播一些细菌性疾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野兔热。蜱能长时间保存一些病原菌,并经卵传递。例如鼠疫杆菌在草原革蜱成虫体内可保存509天;兔热杆菌在拉合尔钝缘蜱体内可存活200~700天,故蜱在保存这些病的自然疫源中起一定作用。

蜱咬伤的临床表现

  被蜱咬伤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

  皮疹。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虫咬的痕迹,有时可发现蜱;瘙痒或疼痛;蜱麻痹,系蜱唾液中的神经毒素所致,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

  蜱咬热。在蜱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该病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平均9天)。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可高达40℃以上)、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部分患者伴有咳嗽、咽痛。重症患者可有间质性肺炎、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继发细菌、病毒及真菌等感染。少数病人可因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皮肤、肺、消化道等出血表现,如不及时救治,可因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等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老年患者、免疫缺陷患者及进行激素治疗者感染本病后病情较危重。

预防措施

  1.公众预防

  避免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要指导公众、特别是高危人群减少或避免蜱的暴露。有蜱叮咬史或野外作业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在蜱栖息地作业时或活动后,应仔细检查身体上有无蜱附着。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切勿用力撕拉,以防撕伤组织或口器折断而产生的皮肤继发性损害。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蜱除去,或用烟头烫等方式让其脱离体表。因蜱体上或皮肤破损处的液体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

  蜱可寄生在家畜或宠物的体表。如发现动物体表有蜱寄生时,应减少与动物的接触,以免被蜱叮咬。

  2.应急处理

  如发现被蜱叮咬,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节油或旱烟涂在蜱头部,待蜱自然从皮肤上落下。同时,要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蜱的口器断入皮内,应行手术取出;伤口周围可用0.5%普鲁卡因局封;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发现蜱咬热及蜱麻痹时,应及时抢救。

  3.灭蜱

  草原地带采用牧场轮换和牧场隔离办法灭蜱。对于自然界中游离蜱,可采用局部火烧或化学防治等方法灭除。对于进入室内的蜱,首先要消灭来源,禽畜的窝舍应远离住房,并经常打扫干净,墙面缝隙也要抹平。同时,禽畜的窝舍和活动处所要进行喷药。为了防止蜱侵入室内,可将松香、蓖麻油黏胶涂于20cm宽的长纸条上,放置在靠近门窗附近的墙基地面,进行粘杀。

  4.个体防护

  进入有蜱地区作业或活动时要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既可防止蜱虫的附着或叮咬,又容易甩掉附着的蜱。在领口、袖口、裤脚等处喷涂0.2%敌百虫水溶液或0.5%拟除虫菊乙醇溶液。颈、手等外露体表,可涂抹避蚊胺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等驱避剂。在蜱媒病流行地方野外工作人员要尽量少接触杂草;休息时,要彼此脱衣互相检查,及时除掉侵袭的蜱。

文章录入:瑞明    责任编辑:瑞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加入收藏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2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06011321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