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深度关注 今日话题 安全法规
易安评论 工伤保险 下载中心

安全技术 安全评价 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 事故案例 安 全 月

职业健康 原创大赛 易安商城
生活安全 安全文艺 展会信息

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搜索
 
“6大系统”建设开始助跑
作者:余茂君   文章来源:《劳动保护》杂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13 15:42:50
 

2003年和2004年,南非的2个特大金矿,分别发生了停电和火灾事故。当时,一个金矿有3400多人下井, 280人被救护队员从井下各个避难所救出, 9人死亡;另一个金矿当时有2600人下井,事故发生后有52人失踪,2天后,救护队员在井下的避难所和救生舱里找到了他们,52名失踪矿工安然无恙。2起成功的救援案例,在世界矿山安全生产领域广为传颂,南非的井下救生舱由此进入国人的视野。

 

    2007年7月29日,河南省陕县支建煤矿发生一起洪水淹井事故,最后经过76h的连续救援,69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此次救援被誉为“创造了煤矿救援历史上的奇迹”,总结大会认为这次救援之所以能成功,得益于煤矿井下通信系统、防尘供水系统和压风系统,其为被困人员生命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成为69条生命大难不死的3条‘生命线’”。

 

    此后,3条“生命线”建设,成为国家安监总局的重要研究对象和重点工作任务。2008年以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张德江对借鉴南非矿山安全管理经验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推进煤矿井下救生舱等紧急避险设施建设。今年山西王家岭“3·28”特别重大透水事故,115名人员获救、38人遇难,再次使煤矿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建设显得更为必要和紧迫。

 

    2010年5月19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山西潞安集团召开“全国煤矿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推广井下救生舱等避险设施现场会”,要求全国煤矿必须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等“6大系统”。

 

    发挥 “6大系统” 紧急避险防护功能

 

    所谓“6大系统”,具体是指煤矿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6个系统。

 

    监测监控,就是对煤矿井下瓦斯、CO浓度、温度、风速的动态监控,为煤矿安全管理和事故救援提供调度指挥和决策依据;人员定位,就是对煤矿入井人员的动态管理,准确掌握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分布情况,加强对人员的安全管理和事故后的有效避险;紧急避险,就是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可移动式救生舱、临时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等应急生存空间,实现煤矿井下事故灾害等突发紧急情况下的紧急避险;压风自救,就是确保在井下发生事故灾害时,现场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应,防止发生井下窒息事故;供水施救,是要在事故灾害发生后,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清洁的水源或必要的营养流食,保障被困人员的生存需求,赢得抢险救援时间;通信联络,就是实现井上井下和各个作业点的通信通畅,为防灾抗灾和快速抢险救灾提供准确的信息。

 

    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指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总是在“发生一起事故,总结一次教训,提高一次管理水平”中得以完善和前进。这次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等“6大系统”建设完善行动,就是在吸取过往事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的做法,以期发挥出“6大系统”平时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发生险情时,又能发挥出“6大系统”紧急避险的防护功能。

 

    “建设‘6大系统’ 就是在原有基础上再完善”

 

    实际上,我国大部分矿井,近年来在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等“6大系统”上,已经陆续做了大量前期基础性工作。

 

    以煤矿监测监控系统来说,近年来,我国煤矿企业已陆续装备了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基本实现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在线监测监控、区域联网预警。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国煤矿现有的监测监控系统,还存在着通信协议不规范、传感器质量不过关、现场管理和维护水平待加强、市场秩序待规范等一些问题。

 

    在人员定位系统建设上,我国煤矿企业现在基本上实现了井下人员的区域定位,还不能实现精确定位。

 

    就是在紧急避险系统方面,我国煤矿井下目前也仅仅是以个人防护为重点,配备了自救器、便携式瓦斯监测仪或报警仪等防护装备。实际上,这只是煤矿井下安全防护体系的初级形态,离这次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险3级安全防护体系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近年来,我国虽然也开展了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永久避难硐室等二、三级紧急避险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但目前只是处于试点阶段,系统配套设施功能不全,远远不能满足现实要求。

 

    至于煤矿井下通信系统、压风系统以及防尘供水系统的建设,目前,虽然大部分煤矿企业已建设到位,但也存在着质量不过关、系统不稳定等诸多问题。赵铁锤为此指出,就以山西王家岭“3·28”透水事故来说,“如果井下有通信系统,救援肯定不是这个局面,肯定还要快。”

 

    “此次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等‘6大系统’,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再完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书记、研究员罗海珠分析指出。

 

    罗海珠分析指出,今后,“6大系统”建设,监测监控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是研制高可靠性瓦斯传感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拓展系统的功能,提升系统的预警能力。人员定位系统则应力求精确定位,精确定位和信息获取技术已被列入“十一五”期间国家优先发展的安全生产科研方向,今后应努力实现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的无缝连接以及上位系统的精确显示,实现读卡器、识别卡的智能化和软件交互界面的模块化,实现双工通讯或半双工通讯(双工通讯是指网卡在发送数据的同时也能够接收数据,两者可同步进行;半双工通讯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只允许2方中的一方传送数据,一方接受数据),并提高定位系统的稳定可靠性,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任意组合,准确掌握井下作业人员的动态分布。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要全面推进二、三级紧急避险设施的建设,并为可移动式救生舱、临时避难硐室和永久避难硐室配备配套的仪器仪表,提高二、三级紧急避险装备的适应性和实效性。

 

    克服困难  加快建设

 

    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等“6大系统”建设,构筑煤矿企业新型安全防护体系,这一战役刚刚起步,尤其是救生舱等紧急避险设施建设,在我国尚处于试点阶段,其必然有很多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据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副主任杨大明介绍,国外救生舱的研究开发,起步较早,生产集中。我国自从将救生舱研究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以来,全国目前已有超过16家企业从事相关产品研发。谁执牛耳?赵铁锤表态“不搞一刀切,但要管用”。企业互相竞争,本身是个好事,但研发企业过于分散,一窝蜂都上,人人都抱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不仅会导致重复投资,浪费资源,而且还不利于及时推广配备救生舱,及早发挥其安全防护作用。

推广井下救生舱等避险设施现场会上,有很多企业代表也提出,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投资大、花钱多、成本高,企业负担太重……试点企业——潞安集团副总经理刘仁生为此指出,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具有重复使用的功能,可以随着矿井的采掘接替,不断向前移动;避难硐室虽然是固定的,但占其主要建设成本的内部设施设备和可移动式救生舱一样,也可以不断向前移动,配置到新的避难硐室中,因此,建设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的工程”。

 

    目前,我国煤炭开采还普遍存在着“人海战术”,采区多而分散,劳动密集复杂,国内即便是现代化的矿井,动辄也是上百人,采区作业人员一多,万一出事后就容易导致群死群伤。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因其在井下可以随着采区和掘进头灵活机动移动而为人们看好,但在实际应用中,它却存在着救援空间的局限性——最多只能容纳8~12人,更多的人却爱莫能助。刘仁生特别指出,仅仅依靠救生舱,将很难满足“一人一位”的防护要求,因此,建设时要坚持“大小并举、永久和临时兼顾、固定和移动齐用”的原则。

 

    刘仁生同时指出,井下避难所(救生舱,永久或临时避难硐室)的建设,还应从矿井整体安全出发,进行整体安全设计,以后新建矿井最好是从勘探设计之初,就立足源头,做好规划。建设时要与矿井原有对应系统全面对接、互联互通,形成防护系统的网络化、数字化、系统化、模块化。并按照“一人一位、就近避难、多点布置”的原则,做好布局规划,以便在事故发生后,能使井下作业人员通过预定的逃生路线,以最短的距离、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消耗,进入最近的避难所。

 

    紧急避险系统建成后,各煤矿企业还要及时进行专门的教育培训,实现井下作业人员人人了解系统设备的基本功能,人人能够熟练操作每一个系统,并切实做好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确保系统设备常备常新。刘仁生为此强调,要达到“平时最好不用,有事一用就起作用”的效果。

文章录入:瑞明    责任编辑:瑞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2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京ICP备09026624号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06011321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