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深度关注 今日话题 安全法规
易安评论 工伤保险 下载中心

安全技术 安全评价 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 事故案例 安 全 月

职业健康 原创大赛 易安商城
生活安全 安全文艺 展会信息

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搜索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涉安要点
作者:中国安全…   文章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15 14:04:58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两会审议。两会期间各种热议话题不乏安全关注热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关键词:公共安全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调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制,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适应公共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推动建立主动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体系。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关键词:职业健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稳定提高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参保率和新农合参合率。加强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的预防控制和规范管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工作。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普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关键词:社会保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以城乡社区为载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等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加快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纠错机制,加强信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工作,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关键词:安全高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优化投资结构。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抓紧制定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支持政策,切实放宽市场准入。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安全等准入标准,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利用,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统筹发展、加快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草案说,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规划纲要草案称,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完善区际交通网络、建设城际快速网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文章录入:瑞明    责任编辑:瑞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加入收藏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2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京ICP备09026624号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06011321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