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寺河矿“1·15”11W巷冒顶事故案例分析

1、基本情况

  寺河矿连采一队所掘的11W、15W巷,从2003年元月份开始一直处在地质构造区,煤质疏松,顶板破碎,瓦斯涌出异常,顶板和瓦斯管理难度加大。经常出现塌顶片帮、瓦斯超限断电现象,生产不能连续进行。1月15日0点班,11W巷掌面右侧揭露断层,现场跟班人员向有关部门作了汇报,生产技术室决定暂停掘进,准备15日早班进钻机探断层。0点班停止向前掘进,将锚杆支护到距掌面1.4m,打了2排锚索,靠左帮横川贯通处钢带上又加打了1根锚索。夜班下班前将连采机开到7#横川内。截止15日早班,15W—11W7#横川距贯通还剩3m。

  2、事故经过

  15日早班连采一队为生产班,队安排贯通7#横川。到工作面接班后,连采机停在7#横川内,锚杆钻机停在11W巷距掌面10m处。当班共出勤21人,由于瓦斯涌出异常,时常出现超限断电,生产不能正常进行,班长崔旭明安排一部分工人去搞文明生产,留一部分工人等候瓦斯稳定后贯通7#横川。约14时开始割煤,15时将贯通处的煤出完,还没来得及支护,瓦斯又超限断电,人员全部撤出7#横川。16时50分,贯通处顶煤开始垮落,并迅速向11W巷扩散,锚杆、锚索失去稳固作用,直接顶与煤顶一起冒落下来。冒落面积:7#横川贯通处3×5m、11W巷靠掌面4×5m,冒落最高高度达4m,顶部呈马鞍型。冒顶后将锚索拉断2根,2排顶锚杆冒落。

  3、事故原因

  ⑴工作面遇断层,煤体疏松,顶板破碎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也是主要原因。

  ⑵现场管理有漏洞,规程落实有差距,是事故发生的一个管理原因。规程规定锚杆排距为1m,而现场施工中以片网宽度确保锚杆排距,致使多数锚杆排距普遍大于1m,最大达1.4m;角锚杆角度普遍达不到规程规定的30o,巷道超宽致使角锚杆不到帮,失去了角锚杆将压力分解到两帮的作用。多数锚杆锚固长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规程规定锚固长度1.3m,冒落的锚杆长度有1根440mm、有1根650mm、有2根未粘锚固剂。

  ⑶技术管理有漏洞,是造成事故的技术管理原因。

  1)11W巷遇构造后,生产技术室只考虑到如何探明构造,而忽视了贯通处的顶板管理。连采一队15日早晨向生产技术室作了汇报,生产技术室虽派人到现场进行了观察,但对7#横川的贯通重视不够,没有指导队组进一步采取具体措施。

  2)规程规定“遇地质条件变化,顶板不完整时,应及时缩小控顶距,并可采用锚索补强或缩小排距等措施”,未考虑到使用原来规定的锚固剂数量能否达到规定的锚固长度(部分锚固剂进入发育的裂隙中,支护强度减弱)。

  3)贯通措施中规定贯通前提前一个班下达贯通通知单,规定距离不具体。

  4)业务保安不到位。连采一队崔旭明班无学习贯通措施记录、无签字。

  ⑷调度室分管巷道支护质量检测工作,生产队组支护检测数据都是标准数据,没有误差和现场实际不符。调度室没有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工程质量把关不严,是事故发生的又一管理原因。

  ⑸安监科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虽然平常检查时对顶锚杆排距、角锚杆角度、边锚杆不到帮等问题下达了“三定表”,但没有及时进行落实,也是事故发生的又一管理原因。

  4、防范措施

  ⑴生产技术室要及时指导队组进一步完善规程措施,今后在编制巷道贯通措施时,必须将贯通对面的顶板状况考虑在内,遇地质构造、顶板破碎等特殊情况时,具体规定使用锚固剂的数量。

  ⑵加强对规程措施的贯彻学习,把规程措施贯彻到每一个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中,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补充修改规程措施。

  ⑶完善工程质量验收制度,加强对巷道支护质量的检查和验收。

  ⑷各井下职能科室要经常深入井下现场,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队组解决安全和技术难题。发现规程、措施与现场情况不相符、不能指导现场生产时,及时督促修订、补充、完善。

  ⑸各单位必须认真学习本次事故案例,举一反三吸取本次事故教训,加强顶板管理,要把顶板管理和瓦斯治理视为同等重要,杜绝同类事故发生。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瑞明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