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山东三力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某分公司天然气燃爆事故

2000年2月19日零时06分,山东三力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某分公司发生地下废弃天然气管线爆炸事故,造成15人死亡,56人受伤,其中重伤13人,直接经济损失342.6万元。

企业概况

山东三力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某分公司是由山东三力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998年8月,在文留镇第二化工厂原厂址上独资建设的高硼硅玻璃企业,有三个车间,设有安全科、生产科等9个科室,其中发生爆炸事故的三车间共有职工128人,分三班运转。

该公司第三车间位于生产区的东部。三车间共有5号、6号两座玻璃窑炉,4座退火炉,设计规模为年产8000吨玻璃拉管。每座窑炉建有四条玻璃拉管生产线,有蓄热室、工作池、料道、风机、燃烧系统、电熔化等部门组成;其窑炉所需热能来源于燃烧系统和电熔化两部分产生的热量。燃烧系统由供风系统和低压天然气(0.05MPa)系统组成,车间用电为常规用电和电熔化用电。车间内在5号、6号炉南侧有一条东西走向,长27.6m、深1.53m、宽1.23m的主电缆沟。在5号、6号炉中间有一条南北走向,长15.8m、探1.52m、宽0.96m的电缆沟。东西与南北电缆沟相联接,联接处有一个1.2m*0.73m的人孔。整个电缆沟上覆盖30cm厚的水泥现浇层地面,共有北、中、西3个人孔。

在第三车间建设前,公司发现地下有一条中原油田废弃的529mm天然气管线,距地面0.77米。在做5号炉基础时,该公司将废弃的529mm管线进行了处理,割除20余米,其西北端口在车间外,东南端口距5号炉蓄热室东南角1.25m处,两端口均由三力公司焊工焊接盲板封堵。

事故经过

2000年2月18日晚10时37分,三车间电缆沟内可燃气体爆燃,将车间内电缆沟中间人孔和西侧人孔盖板冲开,车间主任张尤鹤发现后,一边派人通知领导,一边赶往配电室通知停电。电工申英强与张尤鹤先后到三车间救火。公司领导接到通知后也相继赶到现场,组织人员继续扑救电缆沟内的火。由于火源在电缆沟内,难以扑救。高培迎打电话通知文留镇政府,请求帮助救火,文留镇政府领导立即与中原油田采油一厂消防队联系,请求支援。晚10时50分,油田采油一厂消防队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往现场投入救火。控制住火势后一名消防队员从中间人孔处下到电缆沟内用水枪扑救电缆沟内的火,随着火势的减弱,看见电缆沟北墙缝隙处有火苗窜出。晚11时58分火被扑灭,由于车间停电供风系统无法运转,窑炉燃烧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公司员工为防止窑炉中高温玻璃液降温过快引起生产事故,按操作规程利用供气备用系统加热护炉。2月19日0时06分,三车间5号窑炉东侧发生爆炸,当场死亡12人,受伤59人,在送往医院途中又有一人死亡,在抢救过程中,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2人。

事故原因分析

根据现场勘查及物证技术鉴定结果可以确定,529mm管线在废弃时管道内存有残留天然气,在该公司三车间施工处理管线时又进入了部分空气。由于电缆沟着火,火焰烘烤横穿电缆沟内的废弃529mm管线外壁,使管线内温度达到了天然气和氧气的反应温度,管线内混合的天然气和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致使管线内气体压力升高,超过了废弃529mm管线端口焊接盲板承受压力,盲板炸飞,可燃气体冲出529mm管线。由于5号炉蓄热室墙体的阻挡,喷出的可燃气体向上和反向扩散。又因为管线内原来混入的氧气有限,从管道内喷出的气体中仍含有大量反应过剩的天然气体,遇炉窑明火再次发生燃爆,导致了这次恶性事故的发生。因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1.三力公司在施工时对地下529mm废弃天然气管道处理不当,盲板封堵焊接质量差,随着蓄热室周围地温升高,管道内残余的天然气受热升温形成正压,穿过其端口盲板焊接气孔进入电缆沟。电缆沟内积聚达到爆燃浓度,并沿电缆沟电缆穿孔进入6号炉常规电控柜,6号炉常规电控柜内空气开关电热作用引燃天然气,是造成电缆沟着火的直接原因。

2.由于电缆沟着火,火焰烘烤横穿电缆沟内的废弃的529mm管线外壁1小时21分,使管线内温度达到了天然气和氧气的反应温度,放出大量热量,致使管线内气体压力升高,超过了废弃的529mm管线端口焊接盲板承受压力,盲板炸飞,可燃气体冲出废弃的529mm管线,由于5号炉蓄热室墙体阻挡,喷出的可燃气体向上和反向扩散,遇窑炉明火再次发生爆燃,是造成这次特大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

3.由于现场人员误认为电缆沟着火是电缆短路起火,对废弃管道发生爆炸预料不到,在电缆沟发生火灾造成车间停电的情况下,当班职工加热护炉,未及时撤离现场,是造成这次事故伤亡人数较多的主要原因。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danny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