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见缝插针才是精准

近日,笔者在山东省高青县汽车站乘公交车时,发现之前贴在车座套上的各种广告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安全乘车常识,内容包括禁止携带危险物品上车、系好安全带、不要将头伸出窗外、如何使用安全锤等。作为一名基层安监人员,笔者不禁为当地汽车站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叫好,这种见缝插针的教育方式不仅实用、有效,还让人倍感贴心。

宣传教育是安全生产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是提高群众安全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是提高全社会安全文明素质、培养安全行为自觉的必然要求,也可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

然而,就我国国情而言,部分群众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安全常识,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需要久久为功。据笔者了解,我国大部分地区、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一些单位、企业的安全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仍旧古板、生硬。有的面上宣传做得多,点上宣传搞得少;有的宣传内容“高大上”,与群众需求脱节,使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对此,笔者认为,安全宣传教育要想收到实效,必须贴近群众,要见缝插针、无孔不入。哪些人群缺乏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就要延伸到哪里。

首先,要在时间上见缝插针。如在电视及广播节目中播放安全公益广告,要抓住公众收看、收听的黄金时间,熟悉老百姓的生活规律,利用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空闲,打好时间差,见缝插针送上“安全经”。

其次,要在方式上见缝插针。我们要不断地扩大、延伸宣传阵地,创新宣传方式,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对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前文提到的高青县汽车站别具匠心,把安全乘车常识贴在客车座椅的座套上,每名乘客一目了然,方法很好,效果不错。现在,很多长途客车上都安装了视频系统,途中司机常常播放小品或影视片,活跃旅途气氛,放松乘客心情。利用这种多媒体手段,交管部门可以录制群众喜闻乐见的安全乘车、安全行车教育视频,要求车辆管理人员在行驶过程中播放,提醒乘客、司机注意安全,平安出行。

再其次,要在内容上见缝插针。按照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群众乐于接受的原则,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站、报刊等载体,利用文艺演出、广场宣传、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不断拓展安全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变填鸭式为互动式,增强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其自救互救技能水平。

总之,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见缝插针,精准宣传,扩大覆盖面,广念“安全经”,唱响安全最强音。只有吸引全民参与、全民行动,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确保各项安全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前车之鉴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