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QHSE管理运作的困难与对策

  QHSE管理是指在质量(Quality)、 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al)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QHSE管理是在ISO 9001标准、ISO 14001标准、GB/T28000族标准和SY/T 6276 《石油天然气工业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共性兼容、个性互补的原则整合而成的管理体系。

  QHSE管理独立运作面临的困难

  随着企业管理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质量管理、环保管理和健康安全管理等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体系化,很多企业依据ISO9000、ISO14000和OSHAS18000等系列标准,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几套管理体系。实践证明,不少企业在QHSE管理的独立运作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比如体系运行的高成本和低效率,企业实际管理状况与企业体系化管理要求不一致而发生脱节,进而使企业的几套体系变成企业管理的“几张皮”。

  近年来,不少企业意识到这一问题,已经开始尝试建立QHSE体系,以整合资源、简化管理手续、提高工作效率。经实践,这是一种很好的探索,但笔者认为,要想切实把QHSE体系中的要求落到实处,QHSE管理还应进一步与企业其他管理进行整合,只有把QHSE管理有机融入到企业整体管理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QHSE管理的执行力度。笔者从文化、制度、工程设计和业绩考核4个方面尝试探索企业QHSE与企业其他管理之间的融合。

  解决与其他管理相融合的对策

  企业要想把QHSE管理制度落到实处,QHSE管理制度首先应尽量与企业其他管理制度进行融合,最好不要另立炉灶、独立运行;对于不能完全融合的,QHSE制度应与其他制度做好衔接。在QHSE管理方面,只有通过企业各部门通力合作、资源共享、齐抓共管,即实现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才能最终圆满实现企业的QHSE目标。此外,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规章制度会越来越多,如果企业不对各专业化管理制度进行有效整合,势必会使企业管理运行成本逐渐增大,工作效率逐渐降低,最终导致部分制度无法正常运行。因此,企业内各专业化管理之间的融合,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可能是未来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

  对策之一: QHSE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即所谓的企业文化,部分企业为加强QHSE管理又建立了企业QHSE理念、政策和文化。但也有部分中小企业的QHSE文化建设并未取得实际的效果,有的甚至流于形式,其原因固然有很多,但以下两点应特别关注。

  第一,QHSE文化应该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撇开企业文化来谈QHSE文化是没有根基的,特别是如今国内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尚未深入人心,如果再专门推行质量文化、安全文化等其他子文化,势必会造成企业的“文化泛滥”,导致企业文化形成一盘散沙,最后企业员工搞不清楚什么才是企业的文化。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一般由企业专门的部门来负责,如企业文化部或人力资源部,而目前大部分企业的QHSE文化建设则由QHSE部来负责。这样一来,企业文化部或人力资源部在推动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势必会弱化QHSE内容,而对于一般企业来说,QHSE部门是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来有效建设企业QHSE文化的。

  为了避免企业过多的子文化导致企业文化的割裂,以及多个部门分别建设各自的文化而导致大量的重复性工作,笔者建议中小型企业的QHSE文化应有机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即企业文化中应包含QHSE内容,企业人力资源部或文化部在推动和建设企业文化时,一并推动和建设QHSE文化,QHSE部在企业QHSE文化的建设中给予协助和支持。这样一来,企业文化就是一个整体,不至于被企业各项业务割裂成多个文化,便于员工识别、理解和贯彻执行。

  对策之二:QHSE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融合

  近年来国内很多企业纷纷建立了QHSE体系,大部分QHSE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了公司全员、全部业务和业务全过程。看起来企业的QHSE管理已十分完善,使企业各项业务都“有法可依”,但实际上“大而全”的QHSE体系在很多企业被束之高阁,造成了“有法不依”的局面,并未发挥QHSE体系应有的作用,其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有以下两点值得关注。

  一是部分企业QHSE体系与其他制度之间的衔接性差,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职能部门多,对于一项业务各职能部门分别制定自己的规定和要求,而规定之间并没有很好的衔接,有些规定之间甚至存在冲突,最终导致部分制度的操作性大大降低。

  以安全生产先进员工奖励工作制度为例,很多企业的QHSE体系中有先进员工奖励制度。安全先进员工的选拔一般由QHSE部负责实施,但奖励的实施一般由人力资源部来处理。如果两个部门之间的制度没有很好地衔接,就会出现先进员工的奖励措施难以落实,最终导致QHSE奖励制度的落空。

  二是很多企业的QHSE制度是自成体系的,相对于企业其他制度来说是独立运行的。以承包商预审工作为例,企业的商务部门要求对承包商的商务资质进行预审,而生产部门则要求对承包商的业务能力进行预审,QHSE部又要求对承包商的QHSE资质进行预审。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如果这3项预审分别单独开展工作,势必增加了工作量和操作难度,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为了避免QHSE制度与公司其他制度之间存在分歧或各自独立运行造成资源浪费,对于中小企业而言,QHSE制度应尽量融入到企业管理主流程中,对于一项活动或业务,企业应以某一个部门为主、其他部门为辅,尽量制定一项制度,这项制度既包括公司商务、财务和人事等方面的要求,也应包括QHSE方面的要求。

  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其职能部门多,很难把各职能部门对于一项业务的要求融为一体或形成一个制度,因此对于一项业务,公司层面应制定一个基本的工作流程,提出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可由各职能部门进一步细化,从源头避免各职能部门制定的制度之间发生冲突。这种做法与国务院制定法规、各部门制定规章的做法类似。

  同理,每个企业的基层班组都有岗位操作规程。不少企业对每个岗位还制定了相应的岗位安全要求(提示),作为操作规程的有益补充,这实际上就是对一项工作制定两个规定:一个是操作要求,另一个是安全要求,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制造“两张皮”现象。企业在制定操作规程时,就必须把安全要求(提示)融入到操作规程之中,使每一操作步骤后面附上安全要求(提示),便于现场操作人员理解和执行。

  对策之三:安全设计与工程(施工)设计的融合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安全、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即职业卫生、安全、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这是一项很好的制度,在同时设计方面,每个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书中有专门的职业卫生篇、安全篇和环保篇,看起来这是落实同时设计的很好体现,但实际上不少HSE专篇把HSE设计与主体设计割裂开来,使得HSE专篇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大大降低。

  以设计一个工厂为例,在安全方面有防火、防爆、防雷电、防静电、防中毒、通风、除尘、消防等要求,如果把这些设计内容统统拿出来单独写一个安全篇章,恐怕很难把安全设计说清楚,因为每个设备或场所的安全要求都有所区别。

  以一套装置设计为例,既要设计它的工作性能,也要设计它的安全保护措施,如果撇开装置的工作性能来设计其安全措施,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有鉴于此,安全设计的内容应尽量融入到工程或工厂的整体设计之中,融入到工艺设计篇、机电仪器设备设计篇、结构设计篇等部分,对于工厂或工程通用性的安全设计、全局性的安全设计可以单独成篇,比如工厂的消防泵,可以核定一下各厂区消防水的用量,单独设计即可。

  同理,对于企业的施工作业项目来说,施工作业设计(方案)和HSE措施方案也应有机融合。施工设计的每一步,首先应明确作业内容,然后要分析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最后要提出HSE应对措施。这样不仅可以全面、系统辨识施工全过程的风险,给出应对措施,而且也便于作业人员执行。

  对策之四:QHSE业绩考核与企业绩效考核的融合

  业绩考核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而系统的工作,其科学性、公正性、公平性和公开性备受企业全员关注,考核结果与企业奖惩的挂钩,更能体现业绩考核的价值和意义。几乎每个企业都制定了工作业绩考核制度,有些企业还建立了QHSE业绩考核制度,以提升QHSE工作力度。但实践中有不少企业的QHSE业绩考核制度最终流于形式,其原因虽然有很多,但有两点应值得关注。

  一是QHSE业绩考核和企业其他业绩考核独立开展考核工作,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重复性工作,增加操作难度。

  二是大部分企业的QHSE业绩考核由QHSE部来组织,但QHSE部对于考核结果的处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拿QHSE业绩先进员工来说,一般企业的QHSE部除了能给先进员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外,很难给这些员工岗位轮换、晋升、进修等方面的激励措施。

  有鉴于此,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企业的QHSE业绩考核应融入到企业整体业绩考核中,企业整体业绩考核应该包括QHSE的内容,考核过程可由企业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实施,QHSE部在QHSE业绩指标和考核评定方面给予支持和协助,考核结果也应统一由人力资源部来处理。

  总之,企业在QHSE管理方面,只有通过企业各部门通力合作、资源共享、齐抓共管,即实现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才能最终圆满实现企业的QHSE目标。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瑞明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