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责任关怀”中国行动大事记

2002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与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同合作在国内石油和化工行业开展“责任关怀”的具体活动和项目。

2002年7月15日,国家化学品登记中心与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签署化学事故应急服务协议。双方将合作探讨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化学事故应急响应体系,以确保化学品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符合环保、安全、健康的原则,减少重大化学事故的发生,降低化学事故的危害。

2005年1月19日至20日,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化学品登记中心主办、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协办的“第一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围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及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化学品物流安全管理”及“化学品鉴别分类与事故应急救援”展开交流与讨论。

2005年1月,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质检总局主办的“2005中国GHS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代表主持会议。会上介绍了中国开展GHS工作的概况。

2005年4月,由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和公安部消防局联合主办的“国际化学危险品应急救援培训和研讨会”在公安部消防局警官培训基地举行,近百名中外专家就化学危险品应急救援问题和国内外一些著名案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交流。中国消防部队还进行了化学危险品应急救援演习。

2005年4月22日,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合作共同举办的“化学品安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及来自化工协会国际联合会(ICCA)、美国化工协会、欧洲化工协会、美国化工协会、加拿大化学品制造商协会、日本化工协会、大洋洲化工协会等来自20个国家的化工行业协会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研讨会就中外化工行业安全环保工作现状、行业自发行动、政府有关政策等议题进行了研讨,促进了中外化工行业在安全环保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005年6月14日至16日,由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共享全球经验-2005中国‘责任关怀’促进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出席了此次会议。在大会的第一天,总计有来自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480名来宾出席了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30多位专家分享了他们在“责任关怀”实施方面的经验和最佳实践。

2005年12月,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两位副会长朱静华和孟全生带队,分别组织国内企业代表赴美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进行“责任关怀”实施和推广的考察活动。向国外同行学习“责任关怀”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推广方法,以及加强国际间的“责任关怀”内容的交流和联系。

2005年11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李勇武会长赴泰国参加了第34届东盟化工联合会年会,会上了解了东盟国家实行“责任关怀”的形势并就在中国开展“责任关怀”的意义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为进一步推进“责任关怀”在国内的实施宣传力度,2005年12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成立“责任关怀专家小组”,与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责任关怀”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们共同起草适合于中国化工行业实行的“责任关怀”实施准则。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同时在2006年下半年起,进行选拔试点企业工作。实施准则试行版于2007年3月完成定稿。

2006年4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在南京举办了以环保为主题的“责任关怀”推广会议。

2006年4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孟全生参加由国际劳工组织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举办的“安全生产日”活动,并在会上就化工行业的“责任关怀”推广方式和意义进行宣传和倡导,得到了与会领导和嘉宾的一致赞同。

2006年4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与世界氯理事会、全球乙烯基理事会和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共同主办“2006世界氯碱工业可持续发展大会”。为促进氯碱及相关行业的“责任关怀”及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

2006年4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召开第二届二次理事会,就“责任关怀”在行业的推广工作做了进一步宣传。

2006年6月15日,由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主办的“塑料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

为推动中国化工企业对环境、社会、对安全生产等问题的关注,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于2006年12月1日至3日,共同组织了“‘责任关怀’的领导精神”培训。培训活动宣传了“责任关怀”理念及宗旨,学员就各自公司实行“责任关怀”的行动方案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并签署遵行“责任关怀”誓约。课程结束后向学员颁发了课程证书。

2007年4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在宁波召开第二届第三次理事会,宣传“责任关怀”实施准则。

2007年4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责任关怀”试点启动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选定13家国内企业和4家化学工业园区进行试点。试点会议发布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与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共同起草的“责任关怀”实施准则(试行版),13家国内企业和4家化学工业园区在北京共同签署“责任关怀”倡议书,标志着推进“责任关怀”工作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参与试点工作的13家企业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山子石化分公司、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昊华西南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沙隆达集团公司、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巨化集团公司、东岳集团、江苏梅兰集团有限公司和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家化工园区包括: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区、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和宁波化学工业区。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派代表到会对“责任关怀”试点工作的推进表示祝贺。

2007年5月29日至30日,由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主办的“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GHS)制度实施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与中国等国的代表就各国如何实施GHS制度进行了交流与探讨。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政府部分人员与国内外化工界的代表,就中国如何准备实施GHS制度进行了充分研讨,并为相关部门进行法律法规修订及标准的制订等提出了积极可行的建议。

国际化品制造商协会异氰酸酯工作小组(AICM-IWG)、国际异氰酸酯协会(I.I.I.)和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三方定期开展安全研讨会的形式跟踪业界动态,并分别于2003年10月29日、2006年6月1日至2日及2007年6月7日至8日举办了“MDI/TDI二异氰酸酯——产品‘责任关怀’研讨会”,介绍二异氰酸酯的特性和危害,传授提高安全水平的方法,介绍先进国家和国际上对二异氰酸酯的管理规定和最佳做法,促进了信息沟通分享和交流安全经验。

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于2007年7月11日至13日在上海举办首期专家培训班,培训14名道路安全质量评估体系(RSQAS)审核员。这些审核员通过考试以后将具有中国道路安全质量评估的审核资格,并将根据委托方的要求开始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道路安全质量进行评估。RSQAS计划每两年评估一次,评估报告将在相关网站发布。目前已有巴斯夫、杜邦、陶氏化学、瓦克、阿克玛、享斯曼、拜耳材料化学、雅保、德固赛等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加入。安全质量评估体系(SQAS)由欧洲化工委员会发起,已有20多年成功应用经验,是责任关怀在供应链方面的最佳实践。该体系的核包含500多个问题,由独立的审核员,通过这种标准的问卷调查,以统一的方法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评估,并产生事实报告。

2007年9月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与中国化工报社合作开办了《“责任关怀”中国行动•跨国企业篇》专栏,通过历史回顾、准则剖析、理念传播、案例回放和最佳实践等生动活泼的内容,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从业人员以及《中国化工报》的读者朋友提供有关全球化工行业“责任关怀”活动全方位的视图,分享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及其会员单位在“责任关怀”行动方面的经验。

2007中国“责任关怀”促进大会10月30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以在“责任关怀”准则的指导下提高化学品安全监管水平为主题,共有400多名来自国内外化工产业、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和新闻媒体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