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四大漏洞”导致建筑业事故频发

  2014年末2015年初,一系列的建设工程伤亡事故连连发生,在这些不断重复发生的事故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点:存在一系列管理漏洞。这一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并引发各主要媒体的热议。

  2014年末2015年初,各地建设工程伤亡事故连连发生。2014年10月20日,江西新干县河西接待中心工程发生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造成6名施工人员死亡。11月10日,广东佛山市新怡智逸大厦工程,发生基坑坍塌事故,造成3名施工人员死亡。11月20日,宁夏盐池县供热公司南苑热源站工程发生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造成3名施工人员死亡。12月19日,河南光山县幸福花园工程发生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造成5名施工人员死亡。12月28日,安徽省蚌埠市汤和路住宅工程塔吊在顶升过程中发生倾覆,造成3名施工人员死亡。12月29日,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体育馆工程,发生基础钢筋坍塌事故,造成10死4伤。2015年1月2日,湖南郴州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在建机修配套设施发生脚手架垮塌事故,致6死5伤。2015年1月5日,河南郑州市南三环与大学路交叉处一施工工地发生墙体坍塌,致1死5伤。2015年1月12日,湖北武汉市洪山区关山大道一工地桩基施工发生塌方,致1死3伤……

  建设工程领域频发的伤亡事故,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关注,也引发各主要媒体的热议。这些伤亡事故究竟暴露了什么?

  漏洞一 岁末年初赶进度抢工期

  多家媒体记者在对建筑业的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岁末年初伤亡事故易发高发已成规律。其主要原因,一是一些工程在年底前赶进度、要形成本年度工作量,有些工程则进入过年前的最后收尾期;而年初是新的一年开始,年前工程最后收尾期未完事宜,要抢在春节放假之前了结。二是临近春节放假,这一时段农民工们思乡心切、人心浮动、归乡似箭,作业中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加之冬季施工的危险度相对较高,工程赶进度、抢工期必然导致违章作业、冒险作业,再加之安全管理松懈、安全监管缺位,伤亡事故必然发生。

  《南方日报》记者在走访广州多个建筑工地后,于2015年1月8日发表《年末工地事故频发谁之过?》一文指出,土木工程施工专业资深专家梁海勇认为,管理疏失是引发工程事故的重要原因。很多工程为了赶工期,通过压缩流程的方式突击完成任务,甚至交叉施工,这就埋下事故风险。同时,短时间、高强度的劳作,还可能造成工人疲劳作业,这也是岁末年初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漏洞二 用人机制导致安全培训不落实

  多家媒体在调查中指出,建筑业用人门槛低、用人机制不规范,导致主管部门要求的职业培训、安全培训考核成了一纸空文。

  2014年12月30日新华网发表的《年底为何建筑工程事故频发?》一文指出,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执行董事刘开明说,目前一个普遍现象是,建筑行业以不熟练工人为主,缺乏足够的安全培训和规范管理,同时,缺工也很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源于用人机制,层层转包制是建筑业的潜规则,包工头没有准入门槛,为了以最小投入完成项目,包工头既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在工人技术安全和劳动保护上投入足够精力和成本,而层层转包的情况使得最初中标的施工单位对此也无法有效把控。

  《人民网》的《建筑拆除工程为何事故频发》一文指出,当前,建筑工程项目不论由具有多高资质的施工企业中标,基本是由在劳务市场招聘来的农民工作业。这些人员未经基本的安全培训,不了解或不熟悉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对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又因缺乏管理,违章作业现象得不到及时纠正和制止,事故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整改,这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2015年1月9日《北京晚报》刊发记者孙毅的《建筑事故频繁发生 超九成是“业余”工》报道指出,北京一家专职建筑工人公益组织的社会工作研究者李大君参与撰写了《建筑业农民工劳动保护与工伤维权调研报告》,他在过去数年中,一直在跟踪我国建筑业农民工的劳动保护和工伤维权,调查了全国范围内73个建筑工地职业伤害案例后得出数据,96%的工伤工人没有接受过正式的职业培训。李大君告诉记者,包工制度的存在是建筑业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一层层分包出去的不仅是利益,还有责任。责任一点点被分离,越来越多不专业的建筑工人活跃在工地上,安全教育无人重视,让安全生产成为空谈。记者孙毅对北京南六环外一个在建工地农民工的采访,也印证了李大君的调查结论。工人反映,在工地上,为了应付检查,包工头就派极少数有上岗证和职业资格证的工人上岗。而主管部门为了图方便只是在工地项目部看一看安全档案和安全考试花名册。所谓的安全考试成为一种规避责任的潜规则,考试一般由总承包公司组织,如工人参加过这种考卷和答案一起发放的考试,总承包公司的安全责任就算尽到了。如出现事故,赔偿一般由工伤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组成,参加过考试,人身损害赔偿这部分有可能就不赔付了。

  漏洞三 招标市场混乱 监理形同虚设

  多家媒体在调查中指出,招标市场混乱应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关注。长期以来,部分建筑企业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甚至出借资质,是导致建筑工人严重缺乏安全意识,安全培训缺失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2015年1月4日新华网的记者调查《建筑工程三大“潜规则”引事故频发》一文指出,建筑业招标市场混乱已存在了很长时间。竞标企业在招标过程中为了最终胜出,往往会压低报价。中标后为了盈利,企业还会进一步压缩成本,工程质量难以保障。天津一家建筑公司老板金某告诉记者:“你去竞标,他不看你的企业信誉、整体规模啥的,就看你的标的额。有关系的能填一个最低价,没有关系的要想拿到标只能往低了出。低价能保证优质的施工队伍吗?显然不能。”此外,金某表示,监理工程师在工地上形同虚设已是普遍问题。“我曾亲眼见过一个监理什么也不管,在工地上捡废瓶子。验收的时候工头给他塞点钱就可以过关了,你说工程质量如何保障?这不是一个工地发生的事情,几乎普遍存在。”

  漏洞四 挂靠 分包 转包导致责任不落实

  新华网的《年底为何建筑工程事故频发?》一文指出,住建部最近公布的建筑企业“黑名单”中,有12个案例涉及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甚至出借资质等问题。一位业界资深的建筑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坦言,“一级企业中标,二级企业进场,三级企业施工”的现象至今仍是业内“法则”。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周剑云说,在建筑行业,相关法律、规章和制度看起来齐备,但没有威慑力,症结在于责任落实不到位,加上建筑行业用人制度比较复杂,为施工单位逃避或转嫁责任提供了空间,如该由个人承担的责任由企业实体承担,有的罚款了之,即使上了“黑名单”,也很难给违规企业以毁灭性打击。

  “涉及人的生命安全的建筑项目,相关责任一定要和‘人’挂钩,真正将责任放到负责人身上,对其用人及安全措施形成无形压力,提高警醒。从根本上说,还是要建立一套完整、清晰的责任追究制度,将重大施工事故的可能降到最低。”周剑云说。

  部分受访专家和建筑行业内人士建议,应逐步改变建筑业用工制度,提高工人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在房地产公司里增强工会的作用,由工会来为建筑工人的群体权益代言,如没有足够安全措施就不开工等,工会来做一个专业的判断,以及定期为建筑工人做安全措施培训等。

  此外,在招投标的透明度、“黑名单”的威慑力(如对企业贷款的限制),以及将我国既有建筑业法律法规落实到位上还大有文章可做。建筑业运作尚未规范有序,亟待加以改变,需要通过各方要素的合力来保障建筑安全。

  新华每日电讯在《强力监管才能护佑每个人的安全》的评论中指出,护佑人民群众生命,保障安全生产,根本上还得靠制度。这里的制度,不仅包括各种安全生产的条令、岗位操作细则、监管责任等,还应当包括保障制度落到实处的制度。其中,包括及时、常态的安全监管要求,以及监管落不到实处的查处问责等。制度的生命在于实施,权威也在于实施。当安全规定与相关制度被束之高阁,人民赋予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被悬空,群众的生命安全,还靠什么来保障?

  严峻的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也必须通过落实新《安全生产法》,通过各方要素的合力,实施综合治理来保障建筑安全。

  编辑 边 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暮秋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